茂名媒体网

标题: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这样改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友记    时间: 2018-11-28 22:42
标题: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这样改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这样改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日前,中央正式备案同意《广东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以下简称《总体意见》),标志广东市县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省机构改革也从省本级向市县延伸推进。


《总体意见》起草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及时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文件部署要求,突出任务重点,加快工作进度,抓紧贯彻落实,并给予直接指导。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同志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分别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意见,研究文件起草工作。根据中央精神和省领导指示,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到部分市县开展实地调研;主动借鉴兄弟省市改革做法和经验,扎实梳理我省机构编制底数和现状,做好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及时研究起草了《总体意见》。8月31日,《总体意见》经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定同意征求市县意见。9月12日,《总体意见》与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地方机构专题组作了初步沟通和请示。9月18日,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原则同意《总体意见》。9月22日,《总体意见》根据地方组下发的模板进行了规范。9月27日,《总体意见》根据市县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10月10日,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对《总体意见》作说明。11月23日,中央正式备案同意《总体意见》。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


市县机构改革是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深化市县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坚持“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要求,着力改革市县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市县机构职能体系,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则


深化市县机构改革,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贯穿改革全过程,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对标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市县主要机构及其职能必须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与省级机构改革有效衔接,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要立足市县实际,更好发挥市县积极性,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更加突出民生,夯实基层基础,鼓励基层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切实解决长期想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市县机构改革是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要求,市县将着力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市县机构职能体系,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具体情况见制图)


一、调整优化市县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一)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统筹优化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1组建


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同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2建立健全和优化


市县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的设置中央有明确要求的,按中央要求落实,其他由市县结合实际确定。


3市县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市县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管理)


4市县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公务员工作。(对外加挂公务员局牌子)


5市县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


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对外加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


6市县党委统战部统一管理


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对外加挂民族宗教事务局牌子)


7不再设立


市县两级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社会工作委员会。


8组建


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局。


9组建


市生态环境局,在县设分局。


10组建


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加挂扶贫开发办公室牌子,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


11组建


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2组建


市县两级卫生健康局。


13组建


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


14组建


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


15重新组建


市县两级司法局。


16优化


市县审计局职责。


17组建


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


18组建


市县两级医疗保障局。


19理顺


市县档案局(馆)职责。


20组建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1配合做好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二)允许市县在一些领域因地制宜设置机构


鼓励市县对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机构,加大统筹设置和整合力度。有些机构可并入同上级机关对口的机构。


市县要在规定限额内确定机构数量、名称、排序,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既允许“一对多”,由一个机构承接多个上级机构的任务;也允许“多对一”,由不同机构向同一个上级机构请示汇报。


30个大部门制改革试点县和已经实行综合设置机构的地方,要继续完善和深化改革。


二、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一)市县


●继续推进强市放权、强县放权工作,压减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事项数量,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尽可能将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县级。


●重点强化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相应加强社会管理、民生保障部门,让县级政府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


●省市两级机构改革调整出来的编制全部用于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整合市县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推动市县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二)镇街


●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镇街党委(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镇街工作重心要转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


●优化机构和职能配置,整合机构编制资源,在机构限额内统筹设置党政办、组织办、经济服务办、社会事务办等综合性办公室,完善镇街组织架构体系。


●理顺县镇职责关系,优化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加强镇街对事业站所的统筹管理。


●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县级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出来的编制用于充实镇街工作力量。


●加快转变镇街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和集中办理,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


●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队伍、职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三、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执法事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


●切实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交通运输、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推动整合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设置。允许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组建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建立健全执法协作联动机制。


●推进执法力量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建立完善体现综合执法特点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规范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有关辅助人员,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一)深化人大政协机构改革和群团组织改革


1.深化市县人大机构改革。加强人大对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管理等的监督职能,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专门委员会设置。组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将相关专门委员会更名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增加配合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监察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机统一方面的职责。


2.深化市县政协机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优化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组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3.深化群团组织改革。优化群团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


(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1.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纳入市县党政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


2.衔接主管部门及其职责调整情况,同步划转和改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3.推进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


4.按照中央改革部署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5.加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度。


(三)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


1.加强权责清单管理,有效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


2.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


3.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享,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4.推进供水、供电、供气等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公共事业部门便民化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五、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


(一)实行市县党政机构限额管理


●市县机构实行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党政机构统一计算机构限额。市县机构限额范围包括党委工作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政府工作部门。


●市县党委和政府不设部门管理机构,不得在限额外设置机构。


●广州、深圳市党政机构不超过55个,汕头、佛山、东莞、湛江市不超过50个,其他地级市不超过47个。广州、深圳市市辖区党政机构不超过33个,地级市市辖区不超过31个。县级市党政机构不超过37个,较大的县和中等县不超过35个,小县不超过31个。(广东所有市县党政机构设置限额一览表另附图)


(二)严格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强化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清理限额外行政机构,规范管理合署办公机构、挂牌机构、临时机构、派出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统一规范内设机构规格和名称,加大内设机构综合设置力度。


●强化编制总量控制,严禁擅自增加编制种类、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打破编制分配之后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模式。全面清理取消擅自设置的机构和岗位、擅自配备的职务。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从严规范适用岗位、职责权限和各项管理制度。坚决整治上级部门通过划拨经费、项目审批、考核督查、评比表彰等方式,要求下级增设机构、提高规格、增加人员编制或领导职数等“条条干预”行为。加大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 风雨同路小龚    时间: 2018-11-29 00:08
了解一下
作者: 李如    时间: 2018-11-29 00:10
改革挺大的
作者: 燕子    时间: 2018-11-29 00:12
希望越来越好
作者: 一花一世界    时间: 2018-11-29 22:13
了解下我们广东省
作者: 风雨同路小龚    时间: 2018-11-30 00:07
改革创新




欢迎光临 茂名媒体网 (http://mmmt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