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对华工作组”,成为美国与中方交往的“标志性”事件,它表明:美中或正式撕裂,美中“脱钩”的脚步加快,新一轮冷战格局由此形成。
近日,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宣布成立“对中国工作组”,该组织将遵循美国优先的原则,将对涉华贸易、涉华人员往来以及疫情来源问题展开调查。他宣称:“由于中方的隐瞒酿成了现在的疫情危机,其不仅不担责,反而通过舆论的力量,将责任推给美国,并借助疫情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巧合的是,这位麦卡锡的作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麦卡锡主义”。
1950年,参议员麦卡锡声称,他掌握了美国政府等几百名“共产党员名单”,此后他不断提出证据不足的指控,质疑数百人的忠诚度。甚至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劲头对抗苏联渗透,对美国国内的组织、个人展开大规模调查。而“麦卡锡主义”也就成为了冷战在美国的标志。
这两位麦卡锡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核心目标都是一个——对美国的对手在各个层面展开调查。而这就需要“国会调查权”。美国参众两院为了立法或监督政府的目的,拥有通过检查有关记录、传唤证人、召开听证会等手段“查明真相”的权力。
然而,这种权力在“麦卡锡主义”中被大量滥用,在上世纪50年代,有数百人因此遭到囚禁,上万人丢掉工作。试想一下,如果这位新麦卡锡的“对华工作组”对美国华裔下手,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任由麦卡锡之流在美国国内大行其道,势必对整个国际社会秩序构成影响,甚至重启新冷战。而所有的事实表明:超级大国的冷战只能导致地区局部冲突的增加,无端地增加两国的国力消耗,让别有用心的国家趁势取利,各国应该极力避免。
美国不是不知晓利害,只是在优先思维的洗礼下,其已经丧失了判断力。我们看到近段时间“中美脱钩论”喧嚣之上。很多美国政客希望借助美国的软硬实力迫使中国在疫情来源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并不惜采用了关税、军事、政治等手段。其结果是亚太海域风声鹤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国和中国开始了硬碰硬。
不得不说,美方低估了中方的实力和决心。按照《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话说,中方可以不搞核竞赛,但一定要有遏制核讹诈的对等实力。为此其提议扩充核武库的容量,对对手进行同等威慑。毫无疑问,美国已经把中国逼到了墙角,中方若不进行据理力争,恐让人视做1900年的清政府一样,可以随意欺辱、打压。
中方用行动告诉世界:美国的霸权不得人心,也最终将自食其果。麦卡锡之流遏制中方不成,开始使用政治胁迫手段,也注定徒劳无功。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失控的今天,多国因为抗疫不力开始向外转移矛盾,美国在这敏感时刻挑头,率先刺激中方,让中方成为各国发泄愤懑的意图过于明显。
按照官方媒体的话说,唯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能换得政治的长治久安。从这个角度分析,中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显而易见,美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期望通过麦卡锡的构陷动作,实施针对中方的政治勒索,明显的是黔驴技穷。
中方可以帮助美国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抽身,但绝不能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美国为了逃脱历史罪责,已经将自己置于战车之上,那么中方作为美国的对手,也必定不能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