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媒体网

标题: 谈禅 [打印本页]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0 16:22
标题: 谈禅
本帖最后由 零丁香 于 2013-12-30 21:38 编辑

那天,去你处喝茶。
你递一本关于禅的书(禅是一枝花) 。
我不知道禅是什么,但我明白禅是花又非花。
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法,不知说明了什么,但禅是说不清的,说得清的,就不是禅了。

佛陀拈花一笑,禅从此传承下来。只是,佛陀拈的是花,一瞬那已不再是花了。是什么呢?你无法说得清,皆因我们凡夫俗子仍执著那是花。

禅,什么都是!
禅,什么都不是!
当你达到禅的境界,禅不再是禅,或如说,名是禅,而非禅也。
当你未达到境界,禅永远是禅,因为我们执著于禅,即如我们执著于文字一样。

历来禅宗,不立文字而悟传。 开悟了,无所谓禅不禅,未悟,文字只是一个导引,或若,语言动作皆导引也。引导我们达到此境,但真正达此境的,少之又少,必须上上根性之人,也或者说,前前世世不断积累地修行,今世因缘成熟,达一瞬间的开悟。禅宗有顿悟之说,其实此顿悟只是今生才说顿悟,说到底仍是渐悟,只因离不开生生世世修行的积累过程,才于今生遇缘得此果罢了。

说到禅,或者说,只有上上根性之人才有份,上根,中根,下根皆无份。 禅是直超,直超即如从一年级直接升到博士;直超成佛,谁能达到?难!不仅须具上上根性,更要具福德因缘聚合才能达到。可以这样说,能从禅得道者,不是菩萨再来人就是修行人再来,绝非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

禅是一种法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其中一门,其实不止八万四千法门,佛陀是随顺众生所说罢了。末法时期(现时属于),学禅学密都难于得解脱,佛陀导引,唯有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才适宜于末法时期人的修行,可谓是三根普渡,即是说,无论上根,中根,下根念佛法门都能使其成就。

像法时期,禅兴盛于中原大地。从唐朝以来,学禅者较多,一直到清朝虚云大师,才逐渐凋零。学禅得道者,极少,即使是六祖慧能时代,能得其老人家亲授而开悟者亦是人数有限,可见禅宗非一般人能达至。

传说宋朝的苏东坡,亦爱论禅,常与当时名僧佛印交谈禅理。一次,苏东坡自诩达到境界,去信一封给佛印,喟自己已是八风吹不动。佛印即书“放屁!”两字寄回。东坡观之,气不过,跑过江问佛印。佛印微微一笑,点破他是假不动,而非真不动。从此苏学士博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笑传。

此种学禅是名相上学禅,而非真学禅。赵州有个名禅师,人家来向他问禅,他只道:“喝茶去!”大家不明其理,世人论之,其实禅师的意思是,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将禅生活化。这正如六祖所意,佛法不离世间法,离世间寻佛法,是永远寻不到的。 所以,真正修行人,要从世间上修,从世间的一念一思,一语一行,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等等修,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

禅既是生活,那么处处可禅了。凡夫俗子难达真正的禅境,但若能认真修行,相似之禅还是可以做到的。(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白一点,即是心从来不留痕迹,保持清净无染,但在事上仍发起大菩提之心去实行救苦救难;只有心能如如不动,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才不为所动,从而达到清净平等智慧之心。这是极难做到的,相似就是,我们时常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去为人处事,工作生活学习,无论外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心都不受过多影响,仍能镇静自如地处理问题;没有让更多的烦恼扰乱心智,自己活得轻松自然,不固执,不沉陷;这种境界,凡夫俗子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说是禅的相似了,再在此相似推进,逐渐看破、放下,将心量放宽,不再执著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只活在当下的真,如此才算得上基本的修行。

谈禅,多会联系到禅定。禅可以说是空灵,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此境界,难得定,当然无所谓禅定了。禅定并不是坐而来的,所以世人多半论坐禅,认为能坐便能得清净,得定境了,这种认识是片面。当年的六祖慧能,每天劈柴做饭,日忙夜忙,没有坐,但他同样得定。为何?因他的心是如如不动,保持着清净,外境对于他无一丝影响,身在动,心在定,这种禅定更高,才是生活的禅,不离世间法之禅。我们凡夫俗子,就要从生活得禅定,心保持清净,而身永远为众生服务。

诚然,这里并不是排斥坐禅,如能达到心清净,则坐就是生活了,也就是说,无处不是禅了。否则,坐仍是坐,生活仍是生活;如能在生活中得定,则坐才是彻底的身心融入,达至更高层境界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2-30 16:37
老张一浮云,神马都头晕
作者: 麒麟山碱性矿泉    时间: 2013-12-30 16:52
送水佬太肤浅,无法参透
作者: 隐逸花    时间: 2013-12-30 17:24
禅既是生活,那么处处可禅了。凡夫俗子难达真正的禅境,但若能认真修行,相似之禅还是可以做到的。(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白一点,即是心从来不留痕迹,保持清净无染,但在事上仍发起大菩提之心去实行救苦救难;只有心能如如不动,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才不为所动,从而达到清净平等智慧之心。这是极难做到的,相似就是,我们时常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去为人处事,工作生活学习,无论外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心都不受过多影响,仍能镇静自如地处理问题;没有让更多的烦恼扰乱心智,自己活得轻松自然,不固执,不沉陷;这种境界,凡夫俗子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说是禅的相似了,再在此相似推进,逐渐看破、放下,将心量放宽,不再执著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只活在当下的真,如此才算得上基本的修行。

对啊,对啊,就如你写的这段的一样,我觉得我读禅,有到这个境界就很好了。
作者: 隐逸花    时间: 2013-12-30 17:26
写的很好,早就该逮住你来谈谈了,果然很有收益。
作者: 江海多鱼    时间: 2013-12-30 17:48
功力沒有够。。。。。。。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0 18:49
隐逸花 发表于 2013-12-30 17:24
禅既是生活,那么处处可禅了。凡夫俗子难达真正的禅境,但若能认真修行,相似之禅还是可以做到的。(金刚经 ...

能做到的,慢慢来,呵 呵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0 18:50
隐逸花 发表于 2013-12-30 17:26
写的很好,早就该逮住你来谈谈了,果然很有收益。

你说我便写下,不过很多人不知所云而已——,呵 呵,多读金刚经,就稍能明白点点了
作者: 夜孤城    时间: 2013-12-31 01:26
大切大悟有时也需要讲求天分。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1 09:33
夜孤城 发表于 2013-12-31 01:26
大切大悟有时也需要讲求天分。

那是需要的,莫如说,什么都要讲究天分——,
作者: 隐逸花    时间: 2013-12-31 14:37
本帖最后由 隐逸花 于 2013-12-31 16:30 编辑

禅宗全盛期,有一群大和尚,激烈响亮,个个皆非“善类"。他们的直截峻烈,只让神虚气弱者要不心犯嘀咕,要不就直冒冷汗。其中,有位圜悟克勤,在《碧岩录》里明白说道,“须是英灵底汉,有杀人不眨眼的手脚,方可立地成佛”;这“杀人不眨眼"的圜悟禅师还说,“一言截断,千圣消声”,你瞧这口气!接着,后又一句,“一剑当头,横尸万里”,才更吓人!另外,又有一位半点“不善良"的曹山本寂,僧人问他,“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曹山本寂“啪”地一声,“不医”;僧再问,"为何不医?”你猜,曹山本寂怎么答?呵!“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这杀气!

这样的杀气,刚开始,是要杀尽世间不平,是有股愤怒之气的。后来一转,真要斩杀的,却是自己所有的执念。不仅“恶”当除、“魔”该斩,即便是对止“善”、对“道德”等等神圣意涵的执念,也都俱应拋遣,才得清爽。这便是禅宗所说的"杀尽始安”。因此,无门慧开言道,"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入手,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如此一路杀去,才能"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这般一路斩杀,又这般杀尽始安。

禅宗和尚颇多貌似渠魁,但若论“凶恶”,则斩猫的那位南泉普愿,可算闻名。南泉普愿把猫儿斩成了两段,又将此事说给弟子赵州从谂(八十犹行脚,人称"赵州古佛”)听。赵州一听,既不言,也不语,脱了草鞋,往头上一戴,便转身而去。南泉见状,呵呵一笑,曰,“子若在,恰救得猫儿。”

从南泉斩猫,到后头的呵呵一笑,他们师徒这一搭一唱,其实都不好以俗情揣度;世人读此公案,也多是一头雾水。但不管如何,看赵州将草鞋往头上这么一戴,肯定是有趣极了。禅宗的游戏三昧,固然有如此费解者,却更有直接明白,一看便清楚的。譬如有邓隐峰,行将入灭,却不忘要问问众人,"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不知)有立化也无?”众人曰,“有”;既然有人是站着死去,那么,邓隐峰接着又问,“还有倒立者否?”众人回答,"未尝有”;于是,邓隐峰便拿自己开开玩笑,也让大伙儿开开眼界,遂“倒立而化”。

除了死生大事,禅宗平常的游戏之姿,更是花样百出。你看马祖道一把百丈的鼻头那么一扭,又看金牛和尚抬饭桶于僧堂之前作舞,呵呵,可开心呢!即使是那“杀人不眨眼”、亳无容赦的圜悟克勤,在峻烈严厉之余,竟也能缠绵不尽,将艳情诗写得极缱绻又极旖旎,"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这样以俗情写道心,形象又如此鲜明,啧啧,亏他有此能耐!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1 14:53
隐逸花 发表于 2013-12-31 14:37
禅宗全盛期,有一群大和尚,激烈响亮,个个皆非“善类"。他们的直截峻烈,只让神虚气弱者要不心犯嘀咕,要不 ...

他们可以这样,但我们不能这样————,呵呵
作者: 隐逸花    时间: 2013-12-31 15:41
零丁香 发表于 2013-12-31 14:53
他们可以这样,但我们不能这样————,呵呵

是呵,我怕引这段来会让一般人入魔,这毕竟深了点,狠了点,我都被震摄住了呵,不到这样的。
作者: 墨梅    时间: 2013-12-31 16:05
墨梅觉得禅就在自己的心里,慈悲、博爱、宽容。自己就是禅,禅就是自己,每个人心里都有佛。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1 18:13
墨梅 发表于 2013-12-31 16:05
墨梅觉得禅就在自己的心里,慈悲、博爱、宽容。自己就是禅,禅就是自己,每个人心里都有佛。

正确,禅无处不在——,呵呵
作者: 零丁香    时间: 2013-12-31 18:14
隐逸花 发表于 2013-12-31 15:41
是呵,我怕引这段来会让一般人入魔,这毕竟深了点,狠了点,我都被震摄住了呵,不到这样的。

他们入了境界,不再着相,我们做不到。所以在他们眼里,我们所说的佛与像,只不过是一个名相而已。
作者: 奋妞    时间: 2015-10-8 03:34
赞一个
作者: 杨志明    时间: 2015-11-30 22:03
该整治的必须整治
作者: 马青青    时间: 2015-12-2 00:04
呃,这是个问题吧
作者: 梦瑶    时间: 2015-12-2 00:05
看看了解下
作者: 李珊珊    时间: 2015-12-3 00:01
又过来逛逛媒体网




欢迎光临 茂名媒体网 (http://mmmt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