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顺着瓯江的沿海堤坝跑了一小时,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跑步,并将其作为习惯一直保持着。我喜欢跑步时徐徐吹来的海风,喜欢欧江边上那开阔的视野,喜欢瓯江倒映的灯火,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这段路上一个人的沉思… 跑步是一个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什么互动,跑多远、跑多快、跑多长时间完全由自己设定。往往决定并开始做一件事以后,我们似乎会有意无意的关注一切影响该事件的内外或外在因素,或感悟其中某些玄妙之处,下面就简单谈谈跑步这件事所带来的感悟。 (1)天气预报:一旦人人都知道了,那这件事可能就没有价值了 几乎每个做户外运动的人都会下意识的关注天气,天气预报并不总是准确,说好的风和日丽也不总是如期而至,说好的下雨可能只是丢点毛毛雨。 如果仅仅是跑步的话完全可以在跑步前一个小时看看天气就能知道是否会下雨,是否能出门跑步,这样做表面上感觉能掌握先机,合理规划合理安排,但其实并不是明智的。因为就冲观察天气这点小技巧,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会看,所以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天气好,都会选择到瓯江的堤坝上溜溜。 所以当你在“好天气”出门锻炼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跑道上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东西:遛狗的、骑摩托车的、谈恋爱的、各种小商贩。反之,假如天气不是很好,有要下雨的样子或者已经开始丢雨点,这时再去跑步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障碍物”都不见了,整条瓯江堤坝都是你的跑道,你可以尽情的奔跑,些许体现了这样的含义——“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总结: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像我一样在下雨的时候跑步,我只是想说:一个好的想法,假如人人都能想到,那就不一定是好的想法了。某些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兴许会有所收获,但可能付出代价(例如我被大雨浇透过N次)。 (2)淋雨:一旦开始,就不要停下 承上文,我经常下雨的时候跑步,仅仅是因为我喜欢下雨天那条属于我一个人的跑道。这样的偏好导致我经常淋雨,但我却从来没有因为淋雨而感冒,不是我体质有多好,而是因为我知道:一旦淋雨,就不能停止奔跑,只有保持体温才不至于感冒。 其实,工作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一旦决定开始,那就义无反顾的进行下去,绝对不要停,前进本身就面临了很多阻力,突然停下来会受到阻力的反噬。 (3)时间:可以不按常规出牌 一般我5点45出发开始跑步,这个时间是大部分人下班的时间,也是大部分人吃晚饭的时间,很多朋友质疑我不吃晚饭就跑步的做法。事实上,我想说的是你吃完饭的时候别人也吃完饭了,你要开始跑步的时候别人也开始出门活动了。也就说你要开始实现目标的时候,身边却多了很多干扰因素,但这些干扰因素是可以通过打破常规的方式规避掉的。即你不按正常饭点去吃饭,而是在饭点的时候实现目标。当然,空腹跑步也有其弊端,准备些干粮先垫一下也好。 (4)心态:不要因为目标而乱了你的节奏 做事的时候一般都会设定一个目标值,可以根据时间设定目标(如考驾照时,C照要修够78个学时才能参加考试),也可以根据任务量设定目标(如30岁前要挣够100万)。根据时间设定目标一般激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目标,根据工作量设定目标一般激励人们在明确的目标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 虽然激励的方法和确立目标的角度不同,但无疑设立目标会使人们更明确所要做的事情。我个人喜欢根据任务量设定目标,跑步也是这样,我选好一段跑道(往返大概8公里),每天以完成一次往返为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记住了很多沿途的标记,如要经过的每座桥、每个弯道、每个亭子,记住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将任务细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并时刻提醒自己离下一个目标还有多远,还要跑多久。但是我发现这样的做法并不好,因为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并没有相应的奖励激励我继续完成下一个目标,而且有时为了追求速度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经常搞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曾一度采取间歇跑的方式,经常有人超越我,我却只能大口喘气的看着别人的背影。 渐渐的我不再去关注还要跑多远,我只关心以当前的速度我还能坚持多久,不可思议的人体总是能适应各种情形,自从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能很好的调节呼吸、前进速度,我能一口气完成8公里的往返跑,而且几乎没有人能超过我,甚至我认为自己能以这样的节奏一直跑下去。 这个事件让我感触颇深,几乎印证了那句话——“心态决定一切”,只是因为心态的转变(由关心目标转变为关心当前节奏的持久性),导致体能、自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知道这算不算潜能开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打败的,由于急功近利或求胜心态,短时间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承担了太多的风险和压力(有时甚至以牺牲健康和家庭为代价),虽然我们能爆发出某种能量,但这样的爆发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并不持久。胜利往往属于那些能控制自己的节奏,有张有弛,稳扎稳打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