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光中余 于 2013-8-25 19:31 编辑
对茂名市区道路、人行道、绿道改造的建议
这段时间对茂名官山四路、三路、二路、一路、光华南路进行改造,以拓宽车道,在改造的同时,把所有路口都封死了,只在离红绿位不到10M的位置留出前、后两个路口给车辆调头,这样做法固然对道路的畅通和安全提供了保障,交通井然有序,但只能在一条路的前头和后尾调头,前后的距离约为一至二公里,令需要调头的车辆枉走了很多路程,也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观念,不能完全照搬大城市的高标准建设,“一刀切”来进行规划,要根据结合茂名交通水平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取舍。如果在光华南路交通岗调头、左转的车辆过多,在前面左转的绿灯没有亮起的时候,调头的车辆和左转的车辆都堵塞在最左边的车道上,当左转绿灯亮起,势必造成左转的车辆和调头的车辆产生矛盾,会增加拥堵的可能。在附近有学校,造成家长接送学生出入极为不便,不可避免有些家长和其他群众为了贪图方便逆向行驶,结果更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较人性化、科学化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左转弯左道出现瓶颈效应,按照大禹“因势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治水方针,在道路的中段开一个路口,并在两边设置减速带,以疏导调头的车辆和方便来往的人群。
花岗岩警示桩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在西粤中路、南路的绿道和人行道上,虽然这样杜绝摩托车开上去,但不能因噎废食,骑单车也不能通过绿道了,每次骑过警示桩位置,都要把单车抬过去,行人行走其中,更是不方便,只有40CM的间距,因为通过的活动空间狭窄,很容易碰伤腿部,建议适当放宽花岗岩警标桩的间距,最好的间距为80CM左右,也可以参照光华南路人行道改造后的成果。在穿越的斑马线的人行横道路口中,笔者就见到就连坐着轮椅的人对着间距40CM的花岗岩警示桩过马路一筹莫展措手无策,在这个细节的问题上有关部门是不是要反思一下?并迅速作出回应、修正,以便坐轮椅的人能过马路。如果对此长期不闻不理,只会口口声声说为民办实事,那也算是为人民服务的特色了罢。
光华南路拆除非机动车道及其间隔的花坛后,光华南路路面拓宽了很多,双向四车道,取消了非机动车道。但实际最靠近路边的车道已沦落成为停车带,实际上能正常使用的是三车道,但非机动车就只能混合在其中行驶了,甚至出现单车骑到马路中间争道的现象,险象环生。就从文明城市建设的角落而言,为了机动车而取消非机动车道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不够周详的,应该联合交警部门,把靠边的车道划为非机动车道,并设置全路段禁止停车的标志。
在市区各大主要路段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设置中,无论是以大转盘的型式(比如人民南路与油城四路交叉口),还是安全岛的型式(比如双山三路与健康南路交叉口),或者是十字路口的型式(比如双山四路与文明南路交叉口),可以联合交警部门,参照佛山红绿灯的设置的统一通行模式,并在标志牌标明:“红灯时,可右转弯。”因为右转弯并不会与直行车辆的行驶产生交叉矛盾,而且有利于疏导车辆,交通更加畅通,也减少了右转弯车辆的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