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长在乡镇,工作也一直在乡镇,乡镇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发展,历历在目,乡下人的苦乐愁盼,感同身受。客观地说,当前我市乡镇的发展是乐观的,镇村的变化是巨大的,其与城市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然而,新时期新形势下,乡镇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容易被轻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乡镇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上级对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支持力度逐年不断加大,特别是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农村住建等方面,使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事业技术人才配备方面,还跟不上设施建设的发展步伐。目前乡镇这方面情况最为突出的是医疗、教育系统。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小病不会医、大病不敢医”的问题十分突出。乡镇医疗技术人才的严重匮缺与教师队伍人才的严重流失,是乡镇发展中民生建设的最大问题。乡镇的能医善教者,常常是匆匆过客而已。如何支持乡镇培养人才、留用人才,如何给乡镇输送人才,是支持乡镇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人往高处走”的现实社会,是否可以借鉴“援藏”的方法方式,给乡镇更多的人才支持,让更多的“名医”、“名师”、“专家教授”为乡镇群众服务?
乡镇干部的调动使用应与时俱进。乡镇干部的使用安排与地方发展不无关系,用“身”工作与用“心”工作有着天壤之别。过去乡镇干部的使用多是“异地安排”避亲离乡原则。但如今这种用人原则显然是弊大于利。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新时期服务型政府,对于直面群众服务群众的乡镇干部,无须回避亲熟,无须再像过去那样以陌生的面孔和威武的形象面对群众,反之“熟人”和“交情”更利于开展工作。一个熟悉乡音乡民、心中装着乡情的本地干部,工作成效不比一个外地干部差,而且开展工作顺水推舟事半功倍。不少乡镇老干部感叹:“如今镇政府如果缺少了本地干部,简直无法开展工作!”二是人性化关怀更能释放干部能量,实现人尽其才。“干部”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不同于“领导”,乡镇工作纷繁复杂、不定时无规律,事事要求亲力亲为,新时期平民化的乡镇干部,与普通百姓无异,工作上追求时间和空间便利,生活上渴望亲情温暖,日常少不了家庭挂念。现实证明,乡镇干部“就近安排”、“服务家乡”、“夫妻同地”更能沉下心来干工作,更有助于乡镇发展。
要给乡镇更多务实干事时间。尽管多年来各级一直强调消灭“文山会海”、取消不必要的检查,但当前乡镇依然受着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的“三多”困扰,乡镇干部大多时间还是疲于文山会海和应对各种检查,真正用于谋划实施地方经济与民生建设的时间和精力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