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士
 
- 在线时间
- 19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0-1-3
- 注册时间
- 2019-2-20
- 积分
- 6203
- 金钱
- 936
|
最高法专委刘贵祥:有些案件执行不能,是我们的一个痛点
来源:澎湃新闻
一些案件得不到执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样把法律文书上的成效和人民群众的感受结合在一起?
3月12日下午,最高法审判委专职委员刘贵祥被记者提问。
“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个痛点。”刘贵祥说,他作为多年从事执行工作的一员,有一些案件不能实际得到执行,不能把真金白银装到当事人口袋里,“这对我们来说,有的时候感觉很失败。”
刘贵祥分析了执行实践中的两种情况。第一种,存在一些财产可供执行但还是没有及时执行,这种情况多数因为执行程序上的情况复杂性,“比如说,我们对一处房产马上采取拍卖措施的时候,出来一个人说这是我的房子,案外人提出异议。这样一审二审,几个月就过去了。”刘贵祥说,财产拍卖过程中也常出现流拍的情况,导致财产处置需要更多时间。
“第二种情况是欠钱,但是没钱,因此还不了钱,这种情形我们叫做执行不能。”刘贵祥说,这一类案件需要下功夫,投入大量司法资源,但可能是“劳而无功”。比如有的“僵尸”企业,债台高筑,没有执行能力。
刘贵祥说,执行不能有的时候是商业风险,有的时候是法律风险。“每年都有相当大的量,这样每年滚雪球的滚下来,压力也是很大。”刘贵祥说,所以人民法院从法律上采取了一个办法,叫终结本次执行,实际上就是做暂时结案处理。一旦发现其财产,立刻恢复执行。
刘贵祥表示,对于生活困难的执行不能案件的当事人,法院常采取司法救助的办法,以解决当时人的一时之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