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当交通运输部发布统计公报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收不抵支、总体巨亏661亿元时,当即有网友一针见血地点评说:“读后感:取消收费遥遥无期,而且还得加大收费力度,否则人家越收越亏啊!”果然,翌日就有报道显示,“收费公路巨亏”已成交通部酝酿延长收费年限的一个最大理由。(12月25日《温州商报》)
这几天,公路收费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高速公路收费,为的是偿还建设高速公路的贷款。相关方面有规定,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中西部地区,最长不得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5年;中西部地区,最长不得超过30年。可是,有的地方收费已经超过了收费期限、可依然还在收,难道说,公路收费的部门利益还能大于法吗.
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路收费同样不能例外。然而,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报告却显示,2013年全年度亏损661亿元,公路收费收了那么多钱、甚至是违反了相应法律法规也在征收,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依然亏损661亿元,那么,钱都花到哪里了.笔者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可近些年出在交通领域内的腐败事件其实并不少。众所周知的是,交通领域是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也是腐败的高发领域。交通部门自己说自己亏损661亿元,公众可能不相信。那么,可不可以给公路收费来一次全身体检.比方说,邀请第三方介入调查,第三方可以是官方的审计部门也可以是民间的审计人员,看看交通部门说的到底对还是不对。
在公众吐槽公路收费遥遥无期的时候,交通部门却吐苦水,自己每年亏损几百亿。那么,亏损的这几百亿亏损在哪里,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公路收费收了那么多,每一笔钱的流向都去了哪里,能不能给出明确的说法.政府信息公开推行这么多年,交通部门能够主动公布年运营情况,这是一种进步。只是,如果只有一个总数目,却没有具体的数字、每一笔钱花在什么地方,如何能够解除公众的疑惑.公众之所以质疑公路收费,乃是因为公路收费居高不下、而且超出了征收期限依然在征收,这是典型的执法犯法、罪加一等。仅仅是交通部门自己说自己亏损,公众一万个不相信,交了那么多钱,最后竟然亏损,当然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公路收费,收上去的钱除了用于偿还已建公路的贷款,有没有投入到新的公路设施建设中.公路收费,有没有进入交通部门自己的小金库.这些,都是公路收费亟待全身体检的理由。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的公路收费,是法律不适宜公路收费需要修改呢,还是公路收费需要戛然而止呢.
公路收费,应该依法实施,不该一味地遥遥无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