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上班和白天没什么差别,安全着哩。”茂名市电白区海滨四路一家24小时便利店里,零点开始上班的小吴说,“这几年,夜间不打烊的便利店在电白越开越多,与此对应的是大家安全感越来越足。”
平安是繁荣夜间经济的前提。据省“两度一率”调查显示,今年电白“两度一率”较5年前有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对于电白而言,社会环境转好是一场艰辛的“翻身仗”。2014年以来,电白区先后被“戴”上了“银行卡犯罪挂牌整治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地区”“涉枪违法犯罪重点地区”“毒品滥用危害严重通报警示地区”这四顶沉重的“帽子”。直至2019年2月,“四帽”终被全部摘除。
连摘“四帽”的电白,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这是一个由“乱”到“治”的基层治理样本。 重拳出击,任何阶段都不松懈
晚饭过后,村道亮起了灯,8条自然村的舞队向村中心广场聚拢。麻岗镇双目村的好心公园、百姓舞台人头涌动,点亮了村里的“夜生活”。村民说,“这是安居乐业享的福。” 早些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当地肆虐,双目村35人列入打击重点名单。解这道难题“根”在社会治理。2014年以来,电白区委、区政府直面问题,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全区一盘棋统筹调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并加强警力严厉打击,以打击电诈犯罪为主线,向涉银行卡、涉枪、涉毒等突出犯罪延伸,向周边乡镇辐射,最终推动四“帽”连摘。
“打击在任何阶段都不放松。”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指挥中心主任李周说,“前些年,我们以打开路,把案件控制在可控范围。摘‘帽’后,防控措施有增无减。”
持续重拳出击迎来拐点。今年2月,镇村干部利用过年时机,集中开展劝逃工作,76名电白在逃人员主动投案。春节后至今,从电白拨出的诈骗电话形成案件12宗,与往年同期相比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摘“四帽”的过程,既解决遗留问题,也通过“治乱”打开发展的“瓶颈”。茂名市委常委、电白区委书记、水东湾新城党工委书记陈小锋表示,持续转好的电白社会环境,加快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平安有序的滨海新城。
由“乱”转“治”的电白,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今年前6个月,110接报全区刑事治安警情1277宗,同比下降21.42%;近5年,电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240元增加到21241元,年均增长9.2%。 巩固成效,将法治推向基层
旦场镇红花坡村是广东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发源地。这个三镇交界的村落,连续多年无涉毒、无刑事案件发生。
走进该村党群服务中心,满墙的荣誉牌映衬着村子的特别。老支书李其民认为,红花坡村的秘诀在于重视从娃娃抓起的法治教育,村里“知法守法、勤劳致富”的氛围浓厚。
“在巩固成效阶段,要想扭转不劳而获的风气,亟须将法治推向基层,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电白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劲松介绍,目前,电白创建成功的民主法治村(社区)中,国家级的有3个,省级的有184个,并率先在全市开设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办事大厅。
面对社会治理这道考题,电白并不停留在“打”字上,而是积极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电白,“雪亮工程”向科技要“警力”,视频监控覆盖78%的行政村和社区;22万“红袖章”平安志愿者活跃在村头巷尾,参与安全防控;开创“全轨迹综合治理”禁毒思路,公安多警种协力“打出去、打源头、斩通道、捣链条”,防范和遏制了毒品犯罪活动在电白蔓延……推动基层“善”治,电白加速“弯道超车”。
抓就业,也是一剂巩固治理成效的良方。据统计,电白区建成336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7个阳光就业基地、开通村村通就业网,把大批青年引导到勤劳致富正轨上来,帮扶4000多名涉毒康复人员重新就业,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民心稳,百业兴。建区5年来,与社会环境持续转好同步的是,电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均居茂名市各区(县级市)第一。
来源: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