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在线时间
- 15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9-9-3
- 注册时间
- 2018-6-13
- 积分
- 4189
- 金钱
- 1500
|
所谓“课内不讲课外讲”,是在“妖魔化”教师
来源:南方周末
一教师给学生们上课(图文无关)。(新华社 王纲/图)
当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站到讲台上,便想使出浑身解数把学生教会,根本不存在“留一手”的现象。
3月7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参加政协委员教育组小组讨论,在回应政协委员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形象问题时呼吁社会各界,不要“妖魔化”老师群体,“妖魔化”教师形象。
陈部长的呼吁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的确有“妖魔化”教师的现象。以偏概全者有,无中生有者有,无限放大者有。在治理教师有偿家教时,有很多官员,在多个场合,多少次“义愤填膺”地说:“有些教师热衷搞有偿家教,课内不讲课外讲。这是师德严重沦丧的行为。”
我敢说,大会小会这样讲的官员一定没有当过教师的经历,不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特点。他们所“揭露”的这种现象,是通过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得到的。若不信,谁跟他们较较真儿,让他们举个具体的实例,说哪个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了,这个教师课上应该讲的哪些内容,他留到课下去讲了,保准把他们问得张口结舌。
不错,搞有偿家教的教师,在课下讲的内容,肯定跟课上所讲的内容不一样,但却不是课上留下不讲,而专门留到课下去讲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要求教师课上也像课下辅导那样,给予某些学生更特殊的爱,很多时候根本做不到,尤其在班容量大的时候。于是焦虑的家长就产生了让教师在课下给予辅导的愿望。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大抵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孩子课上没学会或学得不扎实,请教师课下给补一补;另一类是孩子课上学得也不错了,但家长对孩子要求较高,希望教师给孩子“拔拔高”。对于前者来说,辅导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对于后者来说,辅导的目的是课外拓展。课下辅导,为的是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在给学生开“小灶”,无论采取的方法,还是训练的习题,肯定跟课上“一锅煮”时的不一样。但这样又怎能说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呢?
当然,若有的教师把课上该讲的新课留到课下去讲,那该另当别论。
当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站到讲台上,便想使出浑身解数把学生教会,根本不存在“留一手”的现象。第一是教师的良知使然,第二是学校的管理、考核制度在约束着。有的学生在课上没有学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有的是班容量大老师照顾不过来,有的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专心听讲,有的是学生接受能力差一些……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不是教师主观上故意不让学生学会。
教师搞有偿家教,违反了教育部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消荣誉称号等处罚都是正常的。但对这种违纪现象的描述,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地放大,把一盆脏水泼向教师,丑化教师形象,恶化教育生态。
(作者为河北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