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凌晨,广东吴川发现1例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当天,吴川迅速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湛江全市近千名新冠病毒采样、检测人员带足设备和试剂前往支援。 6日上午,在接到支援通知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48小时之内派出四批医疗队共96人,奔赴吴川清源村、大庙村、井头村等7个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截至发稿前,医疗队已为2万4千多名群众进行核酸检测釆样。
村庄偏僻,采样信息靠人工手写 许红菲是心胸外科的护师,作为医院首批带队出征吴川的队长,她坦言,深感责任重大,但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她所带的医疗队负责给博茂居委会和梅逢居委会两万多名群众检测,每个居委会有几条村,村庄偏僻,相隔距离远,网络信号差,且无法在试剂上扫码,采样的信息全靠人工手写,工作量大而繁琐。 在临时搭建的遮雨篷里,面对大批候检人群,队员们坚守岗位,细致核对、严格操作,确保采样工作能够高质量、规范地完成。夜幕降临时,乡下各个村庄已倦鸟归林,她们依然在挑灯夜战。 “我们看过了吴川的日落和日出。”许红菲说,她们这批队员坚持到晚上第二批队员到达时才下班,而在次日凌晨4时多便起床,5时接班继续干。
在采样第一线忙碌奔波,一丝不苟地协调人员分工、统筹保障物资、试剂分配,两天之内,许红菲的声音变得沙哑且显疲倦。当被问及累不累时,她却说:“不累,想到能为我们湛江筑牢安全防线,这点累算什么。” 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6月的吴川闷热难耐,医疗队队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服里的洗手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套里的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 大庙居委会村干部说,看到附属医院医务人员24小时日夜为村民们采样,紧张又辛苦,工作量大,十分感动,我们却连他们的样子和名字都不知道。
这次申请到吴川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的医护人员中,部分曾是去年援鄂医疗队的队员,谭美金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谈到支援吴川的原因,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谭美金所在的采样点是吴川市梅逢小学,自6月6日晚上9时30分开始,她便连夜采样至次日凌晨5时多。 “虽然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很辛苦,但我没觉得辛苦 ,反而觉得越干越有劲。”谭美金言辞间充满自豪。这次出征,她和供应室的向雨同组,两人第一个夜班就共为700多名群众采了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