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煤矿的山西今年上半年经济同比萎缩4.7%;黑龙江则萎缩了4.2% 未来改革的挑战是在不使它们陷于衰退的情况下促使这些地区实现转型 当中国领导人试图在痛苦的改革和经济刺激之间求得平衡,以便为该国经济的放缓提供缓冲之际,他们的政策挑战可能因为经济体系内部愈演愈烈的增长差异而变得复杂化。 根据彭博的月度追踪指数,中国的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陷于7%下方,东北地区的颓势显然更为严重。一些省份未经价格调整的名义产出出现萎缩,因债务负担、大宗商品疲软以及产能过剩,导致这个中国过去的工业基地受到冲击。 地区增长差异让决策者陷入两难:是推进改革还是放慢步伐,因为推进环保和国企重组这样的改革可能加剧东北地区的下滑;是从表现更好的省份转移支出还是让铁锈地带变得更为锈迹斑斑,表现更好的省份正引领着经济向更为平衡和服务业主导的转型。 “我们正在看到两个中国,”研究机构龙洲经讯的陈龙表示,“如果你的国家里一些省份增长得非常快,一些增长非常慢,你可能希望从增长最快的地区向增长较慢的省份转移一些资源。但增长更快的省份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资源来补贴落后?” ![]()
在未经物价调整的情况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三个今年上半年经济出现萎缩,另有两个几无增长。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与中国往日各地一片繁荣的景象可谓是天壤之别。2006年,中国所有省份的经济增速都达到10%或以上。 未经通缩调整,依赖煤矿的山西今年上半年经济同比萎缩4.7%;黑龙江则萎缩了4.2%。 瑞穗证券亚洲在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国经济显然正在从工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转型,东北地区落在了后面——腾讯、阿里巴巴都在南方。这是经济转型中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的底特律。 沈建光指出,中央政府必须加大对表现最差地区的支出力度,这些地区相比其它省份也更为依赖北京的支持。他表示,同时还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计划中对国有企业的重组。 他表示,未来改革的挑战是在不使它们陷于衰退的情况下促使这些地区实现转型。如果没有彻底的改革,形势只会越来越糟糕。要么改革,否则没有出路。 彭博对各地债务情况的一项评估显示,财政收入下降和房地产疲软使得吉林、山西和辽宁成为财政上风险最高的省份。广东、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份违约可能性最低。(彭博新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