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41
- 在线时间
- 8 小时
- 金钱
- 318
- 贡献
- 44
- 最后登录
- 2015-9-24
- 主题
- 40
- 帖子
- 203
- 精华
- 0
- 积分
- 647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224652
高中生
![Rank: 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在线时间
- 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9-24
- 注册时间
- 2015-3-22
- 积分
- 647
- 金钱
- 318
|
组群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茂名城市圈是一个城市群抱团发展的整体系统,作为城市圈(茂南、滨海新区、高州、电白、化州、信宜)行政和经济中心,其发展定位不能脱离于城市圈整体系统,必须坚持整体、局部发展的大方向出发,自觉服从服务于城市圈的大定位,使自身的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圈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有机统一。
有人提出过市区搬迁,但是就我看来,那是不明智的。茂名的发展不是某一个地区单独的发展,茂名市区位置(如图下):
茂名市区位置处于茂名城市圈以及周边城市的中心地带(高州34公里、化州33公里、电白23公里、信宜92公里)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茂名是城市圈的经济和行政中心,搬迁无论是经济还是行政功能都会促使整一个城市圈中心的功能消失,迁移后会导致城市圈之间的物理距离增加,从而导致了经济成本增加,整体经济速度减慢,现时作为中心地区的茂名也会失去了原本的周边差异互补。行政上面,政府管理物理距离增加,也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时间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管理质量的下降。
从民众的情感方面考虑,茂名历来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说法,这一说法我们无法否认道出了河西市区“旧民”对自己现时处境的无奈,河东市民对自己前景的堪忧。我们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是为了给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忧虑。茂名的发展只有从大茂名方向才能达到真正的经济腾飞。
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突出茂名作为“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特色优势,彰显化工城市个性,避免与圈内其它城市趋同化、雷同化,使茂名与圈内其它城市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式发展的互补格局,构建合理分工协作、良性联动发展的支撑体系。
茂名总体定位为“城市圈中心城市”,要发挥茂名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茂名的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圈大型专业市场”“城市圈商贸物流中心”,做到“买全国、卖全国”,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补足城市圈内其它城市的不足,促进城市圈经济的发展。
拉近时空距离,放大同城效应。搬迁市区,恰恰是背离此原则的。
市区东面应加快开发羊角的速度,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往高水路南北双向开发,信宜、高州、电白发展也应向茂名靠拢,逐步形成以高水路为基础的“工业一条路”,市区西面,加快河西工业的升级和转移,化州也应往茂名方向发展,茂名城市圈要以园区平台为载体,积极推动城市向高州、信宜、电白、化州发展,与茂名相互呼应,无缝对接,形成与联片开发、联体开放的一体化格局。要积极争取与广西北部湾的道路对接建设、珠三角环网、沿海高速的对接,直接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北部湾的经济辐射。
积极打造城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对接茂名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茂名周边城市实现交通同网、信息同城、资源同享。要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大茂名公路、铁路的建设,改变以往“华山一条路”的局面,实行公路路面“人(高水、茂化)货(大型货运道路)分流”,推进圈内人流物流的全面提速。公路建设要加快推进与石鼓、长坡.....这些中心工业镇等周边工业园区的连接互通与改造升级,力争与茂名城市圈内各工业重镇实现“1小时交通经济圈”。水路建设以“一港(茂名港)三区(博贺港区、水东港区、吉达港区)”为重点,加快码头改造升级,建设专业化泊位,彻底打通我市“海陆空”通道。
思想教育升级。我市历来是教育大市,但是始终保持在初级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上,必须引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研发机构,形成高等教育、人才自足、科研的密集优势,与城市圈成员共建科技信息平台和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积极支持茂名优势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科技联姻,进行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同时,以茂名为中心,联合开展人才和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人才及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资源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