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梓福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扶老人被讹”事件虽然感觉在身边不断出现,但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然而,随着媒体和舆论的放大,让社会公众产生了“刻板印象”,认为扶老人会吃亏,导致老人跌倒需要帮助时,会出现围观、迟疑。而当老人没有受到救助造成更大悲剧时,舆论又会跳出来指责社会冷漠。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法律明确规定,对讹人的人要能依法作出处罚,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来源:某门户网站)
虽然专家说扶老人被讹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这种小概率落在谁头上都是大麻烦。2013年, 达州9岁男孩小华(化名)和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太婆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太婆却说是3个孩子将自己撞倒的,赖上了家长。太婆痊愈后甚至住到了小华家中,要求赔偿医药费。此事后来经媒体报道,引起警方重视,警方经过调查,多位证人出面证明老人不是小孩撞的,警方据此认定老人讹诈三位小朋友,还了三位小朋友清白。
2014年,南京公交司机徐连林开车途中发现一位老太趴在路边,两腿还不停地蹬来蹬去的,就是爬不起来。徐连林停车拉上手刹下车扶起老人,结果好心碰到驴肝肺,老人迅速跑到徐连林驾驶的公交车前不起来。好在车上的多位乘客出面作证,证明徐连林没有撞到老人,徐连林才得以全身而退。
达州三位小朋友和南京徐连林是幸运的,他们有证人作证还他们清白。近年来,这种疑似 扶老人被讹的新闻时有发生,却大多数陷入罗生门,以至于大多数国人见了老人倒地不敢扶。 2015年8月30日,河南开封下暴雨导致街道马路积水,水深没脚踝,但无碍车辆行驶。一名穿深色上衣的老人,驾驶一辆电动车慢速驶过,到路中央时不知何故突然摔倒,老人半浸在并不算深的水中挣扎不起。此时,有多名目击者在旁边,但都犹犹豫豫,没有率先救人……老人就这样去世。
尊老爱幼守望相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了现在却因为害怕扶老人被讹而导致老人倒地落水无人敢扶。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个难题,应该在类似案件司法实践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老人跌倒有人去扶,老人主张扶他的人撞到他了,老人就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老人认为不能证明是扶他的人撞到他,即便是真的被扶他的人撞了,也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放过一些撞人后矢口否认的人,但相比于现行司法实践中让扶老人的人举证自己没撞老人,许多扶老人的人因为举证不能而承担责任,导致国人见了老人倒地不敢扶,使得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毁于一旦,这个后果还算是比较轻的。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认为,面对众多疑似扶老人被讹案件,司法机关应该尽快在司法实践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