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29
- 在线时间
- 1182 小时
- 金钱
- 113
- 贡献
- 36
- 最后登录
- 2016-3-5
- 主题
- 512
- 帖子
- 2463
- 精华
- 9
- 积分
- 2715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164
大学生
- 在线时间
- 118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3-5
- 注册时间
- 2013-3-7
- 积分
- 2715
- 金钱
- 113
|
本帖最后由 零丁香 于 2013-12-30 21:38 编辑
那天,去你处喝茶。
你递一本关于禅的书(禅是一枝花) 。
我不知道禅是什么,但我明白禅是花又非花。
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法,不知说明了什么,但禅是说不清的,说得清的,就不是禅了。
佛陀拈花一笑,禅从此传承下来。只是,佛陀拈的是花,一瞬那已不再是花了。是什么呢?你无法说得清,皆因我们凡夫俗子仍执著那是花。
禅,什么都是!
禅,什么都不是!
当你达到禅的境界,禅不再是禅,或如说,名是禅,而非禅也。
当你未达到境界,禅永远是禅,因为我们执著于禅,即如我们执著于文字一样。
历来禅宗,不立文字而悟传。 开悟了,无所谓禅不禅,未悟,文字只是一个导引,或若,语言动作皆导引也。引导我们达到此境,但真正达此境的,少之又少,必须上上根性之人,也或者说,前前世世不断积累地修行,今世因缘成熟,达一瞬间的开悟。禅宗有顿悟之说,其实此顿悟只是今生才说顿悟,说到底仍是渐悟,只因离不开生生世世修行的积累过程,才于今生遇缘得此果罢了。
说到禅,或者说,只有上上根性之人才有份,上根,中根,下根皆无份。 禅是直超,直超即如从一年级直接升到博士;直超成佛,谁能达到?难!不仅须具上上根性,更要具福德因缘聚合才能达到。可以这样说,能从禅得道者,不是菩萨再来人就是修行人再来,绝非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
禅是一种法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其中一门,其实不止八万四千法门,佛陀是随顺众生所说罢了。末法时期(现时属于),学禅学密都难于得解脱,佛陀导引,唯有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才适宜于末法时期人的修行,可谓是三根普渡,即是说,无论上根,中根,下根念佛法门都能使其成就。
像法时期,禅兴盛于中原大地。从唐朝以来,学禅者较多,一直到清朝虚云大师,才逐渐凋零。学禅得道者,极少,即使是六祖慧能时代,能得其老人家亲授而开悟者亦是人数有限,可见禅宗非一般人能达至。
传说宋朝的苏东坡,亦爱论禅,常与当时名僧佛印交谈禅理。一次,苏东坡自诩达到境界,去信一封给佛印,喟自己已是八风吹不动。佛印即书“放屁!”两字寄回。东坡观之,气不过,跑过江问佛印。佛印微微一笑,点破他是假不动,而非真不动。从此苏学士博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笑传。
此种学禅是名相上学禅,而非真学禅。赵州有个名禅师,人家来向他问禅,他只道:“喝茶去!”大家不明其理,世人论之,其实禅师的意思是,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将禅生活化。这正如六祖所意,佛法不离世间法,离世间寻佛法,是永远寻不到的。 所以,真正修行人,要从世间上修,从世间的一念一思,一语一行,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等等修,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
禅既是生活,那么处处可禅了。凡夫俗子难达真正的禅境,但若能认真修行,相似之禅还是可以做到的。(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白一点,即是心从来不留痕迹,保持清净无染,但在事上仍发起大菩提之心去实行救苦救难;只有心能如如不动,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才不为所动,从而达到清净平等智慧之心。这是极难做到的,相似就是,我们时常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去为人处事,工作生活学习,无论外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心都不受过多影响,仍能镇静自如地处理问题;没有让更多的烦恼扰乱心智,自己活得轻松自然,不固执,不沉陷;这种境界,凡夫俗子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说是禅的相似了,再在此相似推进,逐渐看破、放下,将心量放宽,不再执著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只活在当下的真,如此才算得上基本的修行。
谈禅,多会联系到禅定。禅可以说是空灵,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此境界,难得定,当然无所谓禅定了。禅定并不是坐而来的,所以世人多半论坐禅,认为能坐便能得清净,得定境了,这种认识是片面。当年的六祖慧能,每天劈柴做饭,日忙夜忙,没有坐,但他同样得定。为何?因他的心是如如不动,保持着清净,外境对于他无一丝影响,身在动,心在定,这种禅定更高,才是生活的禅,不离世间法之禅。我们凡夫俗子,就要从生活得禅定,心保持清净,而身永远为众生服务。
诚然,这里并不是排斥坐禅,如能达到心清净,则坐就是生活了,也就是说,无处不是禅了。否则,坐仍是坐,生活仍是生活;如能在生活中得定,则坐才是彻底的身心融入,达至更高层境界了。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威望 +30 |
金钱 +30 |
贡献 +30 |
收起
理由
|
隐逸花
| + 30 |
+ 30 |
+ 30 |
赞一个!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