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洼德忠 肖坤华(翻译)
【摘要】:中国自南北朝时代以来,佛道二教之间不断进行争论、相互指责.争论的焦点是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即所谓老子化胡说。以及试图阐明以化胡说为内容的《老子化胡经》的真伪。这场争论一直继续到元代。《老子化胡经》是伪书,通过许多先辈的研究和考证已经弄清楚了,但是关于《化胡经》的作者,历来公认或是西晋的王孚,或是道教徒。这种观点至今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也没人去研究。日本学者柴田宜胜曾令人信服地推断,《高僧传》的编者、梁代僧人慧皎,编造了王孚伪作《老子化胡经》的谎言。然而就连柴田宜胜本人亦认为伪造《老子化胡经》的是道士。对有关《老子化胡经》的书、志、学颇多倾向道教伪造,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是一位日本学者在《道教史》中通过历史上基督教、摩尼教等的传播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化胡经》其实是早期佛教徒有意造作,道教进行深化而成!
【关键词】: 老子化胡说 老子化胡经 佛教 太平道 五斗米道 道教 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代 书志学 高僧传
一、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对中国人来说纯属异端,他们对宗教的理解仅限于天、祭祀诸神和神仙思想。对削发的外国僧人的异样面貌和烧香诵经之类的佛教礼仪一定感到奇怪。他们对解脱、彻悟、彼岸得救等佛教语言一窍不通,仅凭新鲜感和好奇心信仰如此奇异的宗教,简直无法想象、可以设想在传播如此陌生的宗教时,定会遇到许多摩擦抵抗,如同日本接受佛教时一样(遭到严厉的质疑和残酷的斗争)。但是出乎意料,佛教在中国传播异常顺利,并无任何反抗和摩擦。但据《汉法本传》(《广弘明集》卷一)记载,公元七一(明帝永平一四)年,诸善信等众道士对明帝尊重佛教感到不满,要求同僧侣比神力,结果声称入火不燃的道教经典投入火中时,顷刻化为灰烬,佛舍利却能发五色之光徐徐升空。于是许多道士、官员、女官纷纷出家。这是关于佛道两教之争的故事。但是当时尚无道教教团之类的组织,这类故事不过是佛道两教对立表面化之后,佛教方面为证明自己优越故意编造的。(除)此(伪造故事)外(早期历史)并无排斥佛教的记载,所以佛教才得以顺利传播。佛教为何能如此顺利地传播呢?
一般来说,某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宗教的或是别的任何文化现象——传入某地或外国,外来文化必须经过某种程度的改变,符合固有文化。外来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为方便传播起见,必须经过适当的改变,使之与本国文化相适应,否则很难理解。当接受的一方感到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非常近似或有亲近感时,方能接受,特别是自命中华的中国,这种倾向尤为明显。
试以后代为例。唐代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拜火教,由于未作必要的改变以适应中国的宗教和中国习惯,而未能传播开来,最终便消失了、于此相反,摩尼教传入中国后,一开始便乔装打扮为佛教的一个派别,会昌废佛后又变成佛教的秘密结社,或采取道教的形式,北宋之后完全具备了道教的外观。《道藏》收进摩尼教典籍,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吧。与(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情况相反,明代传入中国的天主教能够传播开来,其原因全在耶稣会传教士的态度。了解中国人的保守及其思想的巴利查尼和玛拉.里奇(Matteo Ricci 中文名:利玛窦 )感到,为方便传教,与其使中国人欧化不如自己中国化。于是他们一面学讲中国话、遵从中国人的礼法、过中国式的生活,一面传教。尤其是里奇(利玛窦)以中国人称之为“西僧”而感到荣幸,他还穿僧衣,自称西僧。后了解到人民看不起僧侣,而儒家受人尊敬,又脱去僧衣,改穿儒服,自称西儒,从礼节到日常生活皆是中国化,连教义也同儒教相结合,形成中国式的教义。因此一般人视天主教为道教的一个派别或者近似道教的宗教,而部分知识分子则视其类似儒家,特别是墨家学说,从而理解并接受。很明显,明末中国人接受和理解的并非纯粹的天主教,应该说是变化了的、中国式的天主教。亦即中国人把天主教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耶稣会传教士则对天主教作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以符合中国文化。(时至今日的基督教传播方式,依然走的还是混淆道教玉帝、儒家上天与基督教上帝的界限,以缓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情绪。)
二、化胡说的形成及其作者
老子话胡说简称化胡说。老子化胡说是巧妙利用《史记》老子传中“......而去,莫知所终”之句编造出来的。它说,老子写了五千余言后去胡,即印度,成为释迦——或召释迦为弟子——教化胡人,因而佛教是老子提倡的,换言之,佛道两教同源。再则,老子去印度成为释迦,从其转生说看,自然佛教是道教的组成部分,至今有的书还这么说。记载化胡说的是《老子化胡经》,通常认为《化胡经》是西晋祭酒王孚编造的,——从“祭酒”两字看,王孚也许是五斗米道系统的道士,但具体情况不详。据说他每次与僧人帛远辩论皆败北而大发雷霆,于是编造了化胡说的故事,以期骂倒佛教,但据柴田宜胜的研究,化胡说是根据佛教方面的造作编造的,但就连柴田宜胜本人也认为《化胡经》的作者是道士。总之,化胡说也罢,《化胡经》也罢,学术界普遍认为均是道教方面为了轻视佛教而编造的。情况果真如此吗?在《化胡经》出现之前早有化胡说,因此有必要弄清化胡说形成的时期。
如前所述,襄楷于公元一一六(延喜九)年向桓帝的上疏中有这么一句:“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这是在文献资料中看到的有关化胡说的最早资料。另据《魏略.西戎传》记载,老子出关经西域去印度教化胡人,释迦是老子的弟子。但不知此说始于何时,因此其形成的时期不得而知,既是给皇帝的上疏中写的,必须有充分根据。附带说明,襄楷是后述倡导太平道的于吉的弟子。倘若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上疏中不会用“或言”之类的说法。这样说来,化胡说无疑早在公元一六六年前后,就在不属于太平道人们中广为流传了。从上述情况可以认为化胡说是在太平道成立之前,相当于二世纪初期,即顺帝(公元一二五———四四年在位)即位前后提出的。
最近有种说法认为,尊神仙为祖师的宗教性集团,很早以前已经大量出现。但我说的道教式宗教集团即通常说的道教教团,在二世纪后半期,不妨说只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个集团。如后所述,两集团先后成立,太平道稍早,大约在顺帝时代。前面提到的太平道人物襄楷向桓帝讲述化胡说就如讲述他人的事情一样,所以化胡说与太平道无关。此外,从其内容和特点看,也无必要提出化胡说这一佛道同源论或老子转生说来轻视佛教。(此时的中国尚未完全接受佛教特有的化身、轮回说。佛教方面很有可能通过中国特有神仙变化说进行改造,用神变来模糊早已被神话的老子和佛陀的界限,方便传播佛教特有的化身、轮回等思想。从襄楷上疏相当谨慎的用“为”字而你不是用“化”或“变”字来看,佛教教义尚且未深入人心,中国人只是认为老子去了夷狄进行教化,是夷狄人把老子认为是佛陀,而不是变身为佛陀。)总之,出现化胡说时尚无道教教团,道教方面即使想提出也不可能提出。提出化胡说的时期即使往后推延,道教方面似乎也无必要提出,不能认为是道教方面(后来)提出的。(就)认为道教方面(开始就是这一观点的创造者)有意造作化胡说用以轻视佛教的,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若是如此,提出化胡说者当为佛教方面。如前所述,中国人在了解有关教祖释迦的知识时,佛教方面就把释迦比作同黄帝、老子不相上下的神仙式的人物进行说明。将该说明引申一步,便把释迦同老子等同看待,或视为同一系统,若再将两者结合起来,人们对释迦便感到更为亲切,同时也满足中华意识,(更能进一步把两者视为同一人的不同变身)从而得以顺利布教。将两者结合的最好媒介是《史记》老子传“......而去,莫知所终”这句话。因此我认为化胡说是某位佛教徒提出的说法,作为顺利布教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化胡经》的第一位作者可能也是佛教方面的人,不过后来道教方面利用它恣意编造,结果屡遭佛教方面攻击。确定化胡说的真伪成为了后来佛道两教争论的焦点之一。
附带说一句,波尔.伯里在敦煌发现的《老子化胡经》残卷有一段说老子转世为摩尼,这与佛教的情况一样,是摩尼教徒为在中国人顺利布教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不妨说化胡说和《化胡经》都曾被各种总结教团利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