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一种极度的不满,表现为短暂、强烈的情绪爆发,使人很快进入“应激状态”,引起血管、心脏等的亢奋,肌肉紧张,严重时神经系统会出现混乱,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愤怒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生活中不乏人老了脾气变坏、容易发怒的例子,多半是因为老年人生活圈子变小了,加上年老多病,免不了会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有些老年人比较固执,看问题缺乏变通,他人稍有违逆就会“怒从心头起”。有些老年人感到自从退休后,自己就常常被人忽视或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时,也容易产生愤怒。
由于愤怒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伤及生命,因此,即使仅仅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老年人也要尽力使自己不要发怒,避开容易使自己发怒的刺激。一旦有了愤怒情绪,则要尽力想办法为自己的怒气找一个适当的宣泄方式,以免郁结于心而致病,或引起自我伤害行为,即心理学上所谓的“怒气的自我投射”。
首先,老年人要尊重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寻找生存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对社会、对别人没什么用了,必定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时候,老年人愤怒、发火,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年轻一辈的尊重,从后者同情的目光中,从他们漠视的态度中,老年人感到了深切的无用感,觉得自己“人老了不中用了”,这是对老年人自尊心的极大伤害,也就难怪老年人会为此而愤怒了,也许发怒只是为了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老年人不要把自己当作弱者来同情,更不要有老年自卑态度。平时注意从生活的点滴中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展现自己的专长。比如参加类似“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把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尽一点微薄之力。
其次,老年人要及时与儿女沟通,从中感受家人的关心和重视。退休后,儿女也已长大成人,甚至自立门户生活了,这就使得老年人平时和子女接触的机会大为减少,因而老年人会有盼望子女能多来探望自己的心情和欲望,每次子女来了,又希望他们能多待一会儿,多陪自己聊聊天,说说心里话。但往往很多子女让老年人“望穿秋水”,有时很长时间也难得到父母家一趟;要么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父母说不了几句话就走了。这时候,老年人就要特别注意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委婉而策略地让子女了解到老年人内心的需要和感受,使子女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尽力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说说心里话,这样老年人会很开心,平时也就不会无端发火了。
气怒伤身,早已为古今中外养生学者所证实,所以,老年人要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豁达待人,对于琐事淡然处之,尽力保持愉快的心境。
最后附上一首清代阎敬明的《不气歌》,供广大老年朋友一览。
不气歌
[清代]阎敬明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
倪蒙娇 崔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