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江人风采
男人·诗人·友人 --陈华文素描
●陈光权
我静静地凝视着他:编务会议上,他陷在沙发上毫无顾忌的大口喝茶,摇头摆脑地大发议论,然后很狡黠地笑。突然又莫名其妙地爆出一句:“发,这篇要毫无条件地发,否则,别的稿子你另请高明!”那种近乎“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时候绝对少有的语气毫无余地,让你苦笑,笑得无可奈何。为何偏偏让他掌握了稿件的“生杀大权”?为何他刚看过的稿子偏偏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作品?
男人陈华文,顽固起来竟然这样的不可思议!
2 s% Y* C; N8 @" l8 Q
1 % J) X5 Q, l4 }. X1 b$ }4 R5 ^
五年前的那个秋日,当陈华文操着一口颇具韵味的“小良话”走进电白五中的时候,并不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很快,他的人及他的诗就被人们所熟悉了。 $ o2 P3 M0 E$ e% b9 b
我是在学校的一次征文比赛中认识陈华文的。作为大赛唯一的一个学生评委,我和其他四位老师评委在团委办公室里连续几个晚上挑灯夜战,在数以百计的稿件中几番筛选,结果终于出来了:诗作《远航》以其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节奏有力赢得评委们的共识而荣登榜首。作者是高一级的新生:陈华文。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他的诗写得的确好!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我轻轻的瞥了他一眼,理也不理,依然品味着那首《远航》,沉浸在它湛蓝的意境里。团委书记邓导航恰好在这时走了进来,这位低调的青年诗人以他一贯的简练说:“我来给你介绍,他就是陈华文。”陈华文?我下意识地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面前的他:很高的个儿,一张棱角分明、宽而成熟的脸,一双深邃而有神的眼睛,下巴上稀稀疏疏地长出些许胡须。男人!一个成熟的男人!--我当即武断地认为。后来,在《琅江》好几次正式或非正式的聚会上,那几个浪漫的女孩子赋予他“华文伯”的谑称,更使我的潜意识里有“十人证龟成鳖”般的坚定。 7 c/ j# A0 ]& Q' D, L2 {# R* @
很快,华文的能力之强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他的不寻常,都是从一些极为寻常的小事中透发出来的。不久,华文就跻身学生领袖的行列,坐镇于一向以纪律严明而名闻四方的电白五中学生会纪律检查小组组长兼生活部部长任上。此后,他和他的助手制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付诸实施,收效甚高,校风大好。他又组织了各班生活委员,与学校总务主任和厨房负责人平等对话,解决了六百多内宿生“三餐一宿”中出现的不少实际问题,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能力。于是,他的“官运亨通”,“仕途”直线上升,历任学生会副主席、主席、团委委员、《五中青年》主编等。 8 y. T2 n9 T0 u: i' S( L4 n
现在,华文执教于某中学,以男人的开朗、坦荡和无拘无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了他们的良师益友。他深入研究教学理论,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渐露头角,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男人陈华文,就是这样以他的胆识、魄力,教我为之折服。 2 q) c* Y; i, m) ^
9 w% L {+ p3 X' D1 A" r& s2 J
2 , B: d9 a1 f# @% c
如果说,初识华文时,那种怀疑的眼光或多或少地表示我的轻视的话,那么,后来他的赫赫战绩“曝光”后,我不得不诚之以服甚至有点妒忌。
和很多在“文学社团热”这股浪潮的影响下开始练笔的文学青年一样,华文也更加钟情于诗。所不同的是,他的诗并不象一些初学者那样故作无病呻吟状的个人渲泄,而绝大多数是反映社会现状、时代风貌、山川风物等。这些诗或抒情或写景,都颇具思想深度,如《致大佛像》(见《琅江》总第15期)、《远航》(见市《花坛诗报》总第4期)等。 / g" J! E5 j# G& F* V5 A
当然,华文并非那种专喊政治口号的“诗人”,他也会不时抒发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决不是简单的表白,而是融情于理,形成自己独特的、自然而又含蓄的诗风。在《无题》一诗中,华文吟道“起风了 / 灵光幽幽 / 心之舟载着一颗沉沉的红豆 / 漂泊了很久 触礁了 / 李清照清瘦的词句沉没海底”(见《琅江》总第12期),这种诗句在华文的作品中经常可以读到,看似随口而吟、不经雕凿,若细细品味,则会感到他淡淡忧虑的心绪。
写诗之外,华文在散文、小说、评论等方面的创作也颇丰,显示出他的众多才华。近年来,华文的作品见诸《黄金时代》等省、市、县报刊,成为了《琅江》的中坚力量。
3 & c3 ]% _' H& t' ]8 g
华文是在与我认识不久后加盟《琅江》的。在《琅江》中,华文既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男人、一个颇具才华的编辑,同时也是一个至真至诚的不可多得的友人。 : H1 N3 n* q4 o
作为《琅江》的副社长,华文无疑是最忙的。报社的很多日常工作,如社刊出版、对外联络、活动策划等都由他一手主持处理:每期《琅江》的编前会,他总是会提出几个排版方案,然后和我们一起确定最佳的版式;平时在对外联络方面,无论社友、作者还是读者来信,他总是认真回复;每逢社友联谊活动、诗会或理事会节日雅集,他总是亲自参与策划,从确定组委会结构人选名单、召集组委会成员具体分工到寄发邀请函,从落实具体场地、车辆、纪念品到接待到会的各地文友,华文总是身先士卒、有条不紊、乐此不疲,并以他谦逊温良、幽默轻松的谈吐和和各地文友亲切交谈,为《琅江》赢得了美好的“外交形象”。 9 B V" d7 ?8 ^6 M# P7 z
假日,《琅江》的朋友常常在我的蜗居小聚。这时,华文也就常常做起一半主人,就连买菜、下厨这些琐屑的小事,也在这个“大诗人”的躬身之列,常常令我们自叹弗如、感动有加。
4 g- B6 ]. z8 p3 t. ^9 j
本文行将结束时,华文给我电话,称道:今年《琅江》再不出刊,那大家定将成为“历史罪人”,言之铮铮,颇有东山再起之勇。
让我们看看华文,这位集副社长兼副主编“大权”一身的男子汉,未来的日子将会有什么“大动作”。
愿我们这位年轻的诗人,在新的日子里,诗帆远征,为《琅江》赢得更多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