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15
- 在线时间
- 16 小时
- 金钱
- 86
- 贡献
- 97
- 最后登录
- 2014-10-22
- 主题
- 3
- 帖子
- 6
- 精华
- 0
- 积分
- 219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206400
初中生
- 在线时间
- 1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10-22
- 注册时间
- 2013-11-27
- 积分
- 219
- 金钱
- 86
|
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推而论之,全球有多少盐碱地?全球将增加多少粮产?这也太“不明觉厉”了!然而,这个美丽的梦想居然正在成为现实。 上世纪60年代初闹饥荒,为扩大耕种面积,多打些粮食,有些地区的人民公社就尝试着种过,结果是颗粒无收,反而把宝贵的种子给白白浪费了。多少年来,不断有人试验、努力,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只能是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想……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美丽的梦想已成为现实。圆梦人就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陈日胜。
陈日胜的海稻 据了解,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10月18日,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会在湛江举行。考察会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出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专程来到遂溪城月镇燕巢村海滩边,考察陈日胜种植的海水稻。 当天上午,海水退潮,陈日胜指着稻田说,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水稻,为国家开发出又一个大粮仓。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直惦念着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就有望缓解了。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有人把陈日胜叫做“海稻之父”,陈日胜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要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礼物,这不假;说我是‘海稻之父’可不敢当,我不过是替老百姓圆了这个梦而已。” 为保护海稻稻种,推广水稻新品种,陈日胜走过了27个艰辛的年头。这中间,他不仅耗尽了资产,也饱尝了种种难以言喻的辛酸。与此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农民群众知道他所从事的事业以后,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时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信贷独立审查官的张明旭同志发现“海稻一号”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价值,便多方帮助陈主任联系战略投资人和农业科技专家,并在陈主任资金最紧张的时候,自己出借资金20万元,助其渡过难关。在张明旭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湖北荆楚种业决定投资海稻研究,并已投入资金130万元;处于世界最前沿的生物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深圳科研所的邓兴旺教授更加看好“海稻一号”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已与陈主任签订了跨区域育种技术的合作意向…… 小编忽然想起了袁隆平院士。世上的事就这般凑巧——袁隆平与陈日胜都毕业于农校。47年前,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驼背地在茫茫绿海中一穗一穗地苦苦寻觅,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由此开辟了杂交水稻新天地,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大幅度增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7年前,陈日胜在老师的指导下,慧眼独具,在杂草丛生的芦苇荡里发现了“海稻”种子,此后又为保护这一新物种不辞艰辛、独自奋斗,为在数亿亩盐碱地上大规模种植有机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粮食种植填补了空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淡水地,一个盐碱地,国家粮食安全的两座长城,交相辉映。 现在,尽快实施“海水水稻种子产业化工程”已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来源:观察者网)
海水稻,大家一定很惊讶。什么是海水稻,就是在海里长出的稻子。海水稻的特点也比其他稻子也不一样,从湛江市有关部门获悉,一种可在海水里生长并长出稻谷,耐盐、耐淹能力强的海水稻,10月18日经农业部等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被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子资源。
广东神奇海水稻,海水长出稻谷又一重大发现。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为了海水稻繁育已奋斗了28年之久。据悉,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事在人为,天佑华夏!
“如果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廖西元建议,当地农业部门要保护好海水稻发源地。
目前,这种海水稻正在广东遂溪、廉江和海南等盐碱地开展多点试种。
水稻我们平常饮食中不能缺少的主食,水稻不但可以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而且还是维持大脑所必需的能源,是提供人体热能的来源。
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盐碱地里,用海水种水稻——变成了现实。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湛江市有关部门获悉,一种可在海水里生长并长出稻谷,耐盐、耐淹能力强的海水稻,10月18日经农业部等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被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专家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为了海水稻繁育已奋斗了28年之久。
据悉,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
10月18日,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会在湛江举行。考察会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出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专程来到遂溪城月镇燕巢村海滩边,考察陈日胜种植的海水稻。
当天上午,海水退潮,陈日胜指着稻田说,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
“果然是野的!”站在田埂上,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手捧稻穗,发现谷壳带着长长的尖芒后激动地说。他表示,一个优良基因的利用,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
作为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表示,海水稻耐盐碱水平较高,是很好的种子资源,应该支持开发利用。他强调,海水稻种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
“如果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廖西元建议,当地农业部门要保护好海水稻发源地。
据了解,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那是1986年11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我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我忽然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高,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在迎风摇曳。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我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来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这到底是哪类植物呢?罗教授仔细察看后,断定它就是水稻,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
水稻还能长在海滩盐碱地里?我对这一水稻新品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罗教授嘱咐我说,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有众多的野生稻品种,只不过没有被发现罢了。这是一个新物种,是非常宝贵的,你发现了它,一定要设法把它保存下来。从那时到现在,近30年过去了,我一直用心做着这件事,为此我不知耗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种植的面积从几分到几亩、几十亩、几百亩,扩展到今年的1000多亩。今年收上来的种子足够种植几万亩盐碱地,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有人把陈日胜叫做“海稻之父”,陈日胜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要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礼物,这不假;说我是‘海稻之父’可不敢当,我不过是替老百姓圆了这个梦而已。”
目前,这种海水稻正在广东遂溪、廉江和海南等盐碱地开展多点试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