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
央行首先是连续两次降准.
接着是放松银行存贷比限制。
接着1万亿规模PSL给国开行
继续又5000亿规模SLF给四大行。
现在又是3000-4000亿规模的PSL.
首先要明白一点,央行是货币发行机构,但发行出来的货币,却不是属于央行的,而我国央行可以处置和管理的资产是庞大的准备金,目前高达2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准备金库里的准备金储备,全是高能基础货币。
因此,所有由央行直接向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释放流动性)的行为,都与央行印钞,或者乱印钞票,没有丝毫关系(因为印出来的钱并不是属于央行的),不管央行的工具如何变化,都是央行动用准备金的一个变相降准行为。同时,也可以从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里看出,央行的总负债,也就是国家的基础货币总量,并没有相应显著增长(央行并没有在短期内显著大规模新增基础货币发行)。
近内短期,央行为啥如此频繁地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强烈建议看懂并理解透彻以下这张图片。
当前的各类金融货币现象,
几乎都包含在这张图片所预示的规律之内。
而我的M2极限理论,则来源于对此图片的深刻解读.
央行向商行频繁释放流动性,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了。
但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则有两个显著较大的因素。
1.就是我的M2极限理论起作用,银行的资金全部释放出去了,银行的可贷资金十分萎缩,没有钱可以用来放贷了。这个时候,放出去的贷款无法收回,需要展期,同时很多企业提出新增的信贷需求,假如不提供新增信贷资金的补充,企业资金链将断裂,从而危及以往的存量信贷的安全。假如不能及时补充低利息的信贷资金,将逼迫企业进行高息的民间融资,时间一久,也必然将玩死企业,拖死高利贷债权人,也必然将危及银行大量存量信贷的安全。
2.中国经济面临债务危机风险,债务为储蓄背书,也意味着大量的储蓄存款有危险了。那么大量的资金将撤离中国市场,动用M2提款权,将大量的人民币存款兑换成美圆离境(蛇鼠各有路,别简单用资本管制一言以蔽之),这个时候,各商业银行将动用库存资金完成兑付,商业银行系统内库存资金的规模化减少,将显著给银行带来有被挤兑的风险,央行将赶紧降准补充商行的流动性和兑付能力,准备金制度本来设计就是为应对银行系统性挤兑而设置的。
如何判断当前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是哪一类?
假如是第一个类信贷紧张导致的央行宽松货币,那么全社会的信贷将继续增长,M2将继续同步增长,同时也可以适当减缓资产价格的下跌速度。银行将不再对企业进行逼债和抽贷,断贷,小心维持全社会债务大泡沫的继续发展下去。
而假如是第2种情况导致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
那么,央行释放货币只是为了救急和救火,避免即时发生银行挤兑事件,发生主权货币信用危机事件,那么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宽松货币,并不会导致全社会信贷的显著增长,也并不会导致M2的大幅度增长,却反而能告诉我们商业银行的历史上很少出现的挤兑现象有规模化爆发的可能,则商业银行需要从自己的风险角度出发,频繁发生抽贷,断贷,停贷的现象,即使央行发文要全社会继续发放房贷,除了资本稍微充足的一些大行,我估计很多商行将阳奉阴违,并不会显著低息大规模发放房贷,地产商将继续梦魇。
国家货币紧缩,是必然的,肯定的了。假如金融银行系统货币不紧张,央行频繁释放流动性干什么呢?
国家如此放水,那么信贷增长几何?
国家如此放水,那么货币供应量增长几何?
国家如此放水,那么GDP增长几何?
国家如此放水,为啥PPI创31个月新低,为啥CPI却反而创下了56个月以来的新低?
以上金融和经济现象,值得大家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最近有新闻说,佛山钢贸700亿的银行信贷,被抽贷了300亿,已至于资金链濒临断裂.
由此可见,近段时间央行不断向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虽然两个因素都或许会同时存在,但以资金规模化外流导致银行货币紧缩,导致央行被动频繁变相降准为主要原因。
而假如当银行面临规模化和系统性挤兑危机时,很多人认为国家将无锚印钞来救,假如国家要救银行,出面的也不会是央行,而是国家政府,而央行只负责发行货币,印刷货币,但印出来的货币却并不是属于央行的,而是透支给国家财政的,由未来的国家财政收入为此笔货币发行背书。但M2提款权危机,本质上就是挤兑银行的金融危机。我们本来的危机,就是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太多了。M2高达120万亿,可以轻易挤兑我们的所有银行,挤兑我们所有的美圆储备,现在考虑用无锚印钞去应对,就是帮助金融势力增加做空人民币的筹码,帮助金融资本挤兑我们的美圆储备,挤兑我们的黄金储备,这是本质上的抱薪救火行为?能救火吗?能化解危机吗?
未来,这个趋势或许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和透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