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度把父亲比作‘葛朗台’。心想,父亲的吝啬可能比葛朗台还要厉害,葛朗台见了金币会两眼发光,会在闲时把金币一遍遍的数,而我的父亲是标准的‘有入无出’型守财奴。那时一条冰棍也就一毛钱,大热天的看到别人优哉游哉的手拿冰棍,舔着,那个爽快呀,自己也眼馋着,极想也可以享受如此的快意。跑回家向爸妈讨那一毛钱,妈说:问你爸去。好,为了那冰凉的快意,明知道失败的居多了,但还是要试试。果然,钱没要到,先受了一番思想教育,或者说是上了一堂理财治家的课吧。爸每说到钱,免不了侃侃而谈,因钱总能让他有感而发,他的诸如‘量入为出’、‘好天揾定落雨柴’、‘积少成多’......的观念,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虽说尽得老爸的真知灼言之教,可幼小的我们却难以体谅老爸的艰辛,背后擅自给老爸起了个‘守财奴’的绰号,也以此来一泄眼馋嘴贪之愤。
那时,特别是哥哥对老爸的‘吝啬’不满。哥哥因是男孩子的缘故,总是笨手笨脚、丢三忘四的,经常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把装米的‘米缸’盖打碎,老爸因此大骂哥哥是‘败家子’......老爸守财还脾气狂暴。哥哥迫于老爸的暴怒,做事小心翼翼的,大概是越想做好越是坏事的缘故,哥哥的蹑手蹑脚最终还是经常以‘破碎’收场,而我也因可怜哥哥被骂时的‘低眉顺眼’,‘大义凛然’地帮哥哥顶替了不少的罪,以至于现在说起那年代的事来,哥哥还对我的‘义举’感动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明白老爸这个‘守财奴’的苦衷。老爸有七兄妹,爷爷在老爸刚成年时撒手人寰,老爸是长兄,弟妹还小,生活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老爸和奶奶的身上了。那年代的贫穷使得人不敢有丝毫的‘大方’之想,在惴惴中把弟妹拉扯大。至此,生活的重担依然在肩,因为我们兄妹四人的到来,俨然是另一座大山压在老爸的身上,让老爸日以继夜的工作,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现在,老爸一改以往的‘守财奴’作风,大方得让人刮目相看。每年暑假,龙眼收获的季节,老爸总会留起几棵树的龙眼不卖,等孙子们回家任意的摘来吃。家里鱼塘的鱼也由着孙子们钓着玩,老爸这大方的一招哄得孙子们每年暑假都念着要回老家。 不过,老爸的思想里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吝啬’的,比如我们说要买衣服给他,他会忙不迭的打来电话说:衣服有替换的就可以了,还是给钱最实际。此刻,我们会笑着又想起了老爸‘守财奴’的绰号,直说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可不,老爸现在还直叹气着说我们兄妹都没得到他理财治家的真传,真是孺子难教也。哈哈......其实,尽管老爸叹气着,但也是快乐、幸福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