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冬季羊肉的N种吃法吗?
吃羊肉有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的功效。冬天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 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 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羊肉的吃法很多,炖、焖、蒸、爆、炒、烤、烧、酱、涮等等,不一而足。这里介绍几种冬季羊肉的吃法,看看哪一种吃法最适合你?
1.炖、焖、蒸:原汁原味
这种吃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丢失,滋补效果最佳。炖汤时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成奶白色汤,捞出汤骨,再将洗过的羊肉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小火炖制。如果用砂锅炖,风味更好。
喜欢吃肉的朋友们可以选择焖和蒸的吃法,因为羊肉的营养成分基本上还在肉里面;喜欢喝汤的可以选择炖羊肉的吃法,因为加入羊腿骨、脊梁骨经过长时间的熬炖,汤就是精华了。这两种吃法,在进补的同时还能兼顾你的口腹之欲呢!
汤料:羊肉500克,淮山(山药)150克,枸杞十数颗,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去血水;
2.姜葱洗净用刀拍碎备用;
3.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配料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熟烂,出锅前才放盐。
这款淮山羊肉枸杞汤特别适合劳累了一年的上班族食用。值得提醒的是,口干、大便干结、怕冷怕热,睡眠差的阴虚者;长痘、经常几天不排便,火气大的阳热者不宜吃羊肉,吃后会烦躁、失眠、喉咙痛。
2.涮:涮着吃可减少膻味,吃得更舒心
这种吃法的要点在于,将羊肉用冷水浸泡一夜,可以把羊肉中的膻味物质浸出。这种吃法,需要提醒的是,麻辣汤底涮羊肉,吃了易上火。这时候可同时吃些银耳、梨等生津润燥的食物,或喝点菊花茶去火。也可到超市买现成的切成薄片的冰冻羊肉回家涮着吃,但要注意选择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且要涮至熟透才可吃。
涮羊肉时加点豆腐可以消减羊肉的热性。因为豆腐味甘性凉,有生津解毒的作用,和羊肉一同涮,能补脾益胃、解热毒,在发挥其补中益气作用的同时,对羊肉的"燥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豆腐种类上,选择传统制作的豆腐最好,用卤水点的北豆腐尤其理想。冻豆腐的营养不会流失,且涮火锅口味也好。内酯豆腐虽然质地柔软细滑,但营养成分比传统豆腐稍差。
3.爆炒羊肉:益气补虚,发汗解毒
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还能发汗解毒。羊肉滑嫩,鲜香不膻,汪油包汁,食后回味无穷。
材料:切片羊肉300克,洋葱30克,大葱8根,大蒜4瓣,淀粉适量。
调料:食用油45克,香油2小匙,酱油1大匙,白醋1/2大匙,白糖3小匙,味精1小匙。
做法:
1.羊肉用酱油、味精、淀粉抓拌,腌10分钟后倒出多余汁料,沥干;
2.洋葱洗净切块,蒜洗净切片,大葱洗干净切段;
3.往锅里加油,烧热,倒入羊肉爆炒1分钟,盛出;
4.往炒锅里加油,倒入洋葱、蒜、葱,煸2分钟至飘出香味,将炒过的羊肉入锅一同翻炒,并调入白醋、香油、白糖;
5.炒锅中的所有材料煸炒2分钟后均匀盛入平底铁锅中,大火加热,用水淀粉勾薄芡,盛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