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祖先给我们的只是名声,而最终我们能否成为有用之人,能否成为人中龙凤,这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达成。作为秦桧的后代,他没有胆怯,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为官场中的佼佼者。他事秦桧的后代—秦大士。 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秦大士23岁时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此后在科场上并不顺利,直到38岁才进京赶考,在皇太后60辰的万寿恩科中,被钦点状元郎。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十七年,秦大士考中进士。在殿试时,乾隆皇帝对他的身世有所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奸臣秦桧就是南京秦淮人。于是,乾隆问:“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此话当真?”这的确是一个陷阱,答“是”或“否”都不妥,答“是”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也可能是奸臣;答“否”,就是背叛祖宗的罪人,还可能有欺君之罪,吃不了兜着走。可秦大士饱读诗书,智慧过人。他不卑不亢向前施礼回答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宋高宗是昏君,用的是奸臣;而您是明君,用的自然是忠臣!”乾隆皇帝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大悦,破格点其为状元,而同科二甲的梁同书、翁方纲均成为一代名臣,却都排在秦大士之后。 秦大士高中状元后,同诗友相约一起到杭州游览了西湖。在岳王坟前看见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周身都是秽物,深感尴尬。诗友们还戏谑他也姓秦,是秦桧的后裔,非要让他题对以记此游。秦大士略一思忖,挥笔立就:“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达了自己忠奸分明。 秦大士先后授翰林院修撰,任顺天乡试考官、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总裁,后升为侍讲学士,教皇子(嘉庆皇帝)读书。他历任考官、教官,卷卷尽阅,尽职尽责。特别是劝讲皇子读书始终一丝不苟,还精心为国家培养选拔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乾隆二十四年,秦大士担任顺天武乡试副主考,当时的科举分为文举与武举两种,武举得胜者同样称为武举人、武状元。当时力拔头筹的是一个叫马全的壮士。许多人都不赞成,原因马全曾经参加过殿试,并且被点过武探花,但是犯过错。秦大士力排众议,坚持把马全列为第一。后来在殿试中,乾隆认出了马全。而马全将自己立志报国的愿望禀明皇帝之后,也受乾隆皇帝赏识,被破格钦点为武状元。后来马全成为西北边防的一位大将军,在平叛中屡立战功,英勇战死,乾隆帝还亲自为他题诗赞誉。 秦大士有一句廉洁的名言:正直可以奋镗廉之气。意思是正直的品格可以使国家廉洁的风气奋起。他从政10多年,一直廉洁从事,克己奉公,深得乾隆皇帝信任。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家族背景,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达到鼎盛,子孙中不乏朝中重臣。 乾隆二十八年,秦大士告老还乡回到金陵。时任陕西巡抚的儿子秦承恩买下了何如宠的府邸,供养父亲。何如宠是明崇祯时期的宰相,门前那段街道由此而叫大夫第。秦大士退任移居大夫第后,于园中种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花园取名瞻园,世代书香相承。园中至今还剩一棵玉兰树,每到夏日花白如雪,是当年秦大士手植。 秦家的后世子孙仿佛也学得了秦大士的这种忠君遗风,《清史稿》中,载有秦大士的儿媳妇在文德桥上演过的一段“忠君投水”的故事。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其子秦跃曾的妻子毕还珠已经80岁,为对清王朝效忠,不落于太平军之手,毕还珠率领全家投水而死,可谓死得壮烈。只是由于这是奸臣秦桧后代的忠君之举,因此也很少被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