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茂名媒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土人情] 浅谈乐亭大鼓的保护与传承

[复制链接]

597

主题

1329

帖子

4031

积分

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0-20
注册时间
2014-11-1
积分
4031
金钱
9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明体现,也是确立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享誉中外的“冀东三枝花”之一的乐亭大鼓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12月,乐亭大鼓被文化部推荐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乐亭大鼓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乐亭县委、政府的一项紧迫、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此,作如下探讨,以供有识之士参考。

一、乐亭大鼓保护传承的条件及挑战

(一)乐亭大鼓的历史渊源

乐亭大鼓,又名“乐亭调”,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流布于京、津、冀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明末清初,起源于广泛流传在河北省乐亭县的民间小调“清平歌”。据《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在方言俚曲的基础上,效仿元曲、杂剧的文辞格律,遵循传统的音乐调式,敲鼓伴奏,木板击节,使用音韵浓厚的乐亭方言演唱,形成了“清平歌”。 后来,“弦子李”配上了三弦,演唱效果明显增强。公元1850年前后,著名说书艺人温荣用犁铧翅磨制了第一副铁板,后称“梨花板”,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因而取代了木板,使鼓书演唱伴奏相辅相成,场面焕然一新,形成了具有独特唱腔和板式的“乐亭腔”。在“乐亭腔”的基础上,革新韵律,发展成为一门说唱艺术。同光年间,乐亭“皇粮庄头”崔佑文带艺人进京演出,恭亲王观看后赐名“乐亭大鼓”。民国初年出版的《鼓词宗谱》中提到:“明末清初留说书,乾隆六年立门户,乐亭大鼓隶属清门”。

乐亭大鼓自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以后,始终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盛传整个冀东、京津乃至东北地区,有着深远影响,相继涌现出陈活埋、齐祯、韩香圃、王佩臣、靳文然、魏喜奎等县内外一大批优秀的乐亭大鼓演唱艺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乐亭大鼓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肖春霖、张学圃、韩志学、刘少然、贾幼然、肖云霞、王立岩、李伯华、肖焕青、王学荣等乐亭演唱名家的脱颖而出,对于乐亭大鼓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乐亭大鼓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清中、末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建国初至文革前的“革新、发展期”;文革期间的“冷落、沉寂期”,以及文革后的“全面复兴期”五个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乐亭大鼓形成了以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和以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两种唱腔体系。韩派主要流行于乐亭、滦县一带,靳派主要流行于滦南、唐山一带。现在演员们根据自身条件将韩派、靳派的艺术精华有机融合起来,打破了门派和地域界限,使乐亭大鼓发展得更加成熟,呈现出殊途同归,一脉相成的局面,已经成为一种骨架健美、板腔丰富、曲式完整的民间艺术说唱形式,萦婉动听,名闻遐迩。

(二)乐亭大鼓的杰出价值  

乐亭大鼓旋律优美、韵味独特、板腔完整、板式多样,表现力强,融于地方化,趋于戏剧化,是一种多种调式、调性的板式变化体说唱艺术。乐亭大鼓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唱腔有“上”、“凡”两个腔系,主要唱腔有四大口、八大句、四平调、妾口等,乐亭大鼓艺人巧妙运用板眼、速度等变化技巧,尤其是行腔中宫调式、徵调式四、五度交替自然转调,使乐亭大鼓的唱腔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在全国其它曲种中实属罕见。中国电影学会第一任主席王云阶曾称赞乐亭大鼓唱腔“艺术价值不低于一部有影响的交响乐”。

乐亭大鼓的杰出艺术价值,还体现在乐亭大鼓鼓词书目繁多,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或贬恶扬善而兼具风趣,或褒忠斥奸而爱憎分明。民间艺术的魅力,吸引着钟情艺术、精通音韵的高可亭、史梦兰等文人雅士为乐亭大鼓改编、创作鼓词,拓宽了书目的创作视野,提高了鼓词的艺术水平。同时,陈活埋、韩香圃、靳文然等艺人自编自演,不断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乐亭大鼓书目尚存近200部,主要代表作有《回杯记》、《包公案》、《双锁山》、《拷红》等。

乐亭大鼓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珍品,对研究我国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音乐发展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对北京琴书、东北大鼓、唐剧等姊妹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乐亭大鼓的条目先后被录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曲艺志》、《中国戏曲艺术辞典》。1958年,乐亭大鼓著名曲目《拷红》被原沈阳音乐专科学校列为民族民间音乐教材。1978年,著名艺人肖云霞演唱的《乐亭大鼓简介》被中央及全国几十家电台播放,影响深远。1994年,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专程到乐亭寻根。著名曲艺大师、鼓界泰斗骆玉笙对乐亭大鼓也情有独钟 ,留下了“乐亭大鼓艺苑奇葩”的墨宝。

乐亭大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丰富文化生活、引导思想舆论、传播文化教育及在国内外文史研究和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乐亭大鼓深深扎根于民间,日臻完美,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易于流传和演唱,表现形式比较简单,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主要为大三弦,辅以书鼓、铁板击节。演唱者边打鼓边打板,边说边唱。伴奏人员随着演员的唱腔旋律,拖腔保调,使音乐与演唱融为一体,也可根据演员唱腔的变化而即兴发挥,使演唱、伴奏珠联壁合。乐亭大鼓说、唱并重,人物、场景通过演员的说唱、表情和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既能说长篇大书,也能唱集锦小段,叙事抒情兼佳,地方特色十分鲜明。无论是室内或是街头场院处处可演,极易推广和传唱,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又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乐亭大鼓已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等众多的艺术研究机构多次到乐亭考察研究。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院博士、民族音乐学院副教授井口淳子,专程来乐亭考察乐亭大鼓,并出版了《中国北方农村的口承文化》专著。美国依阿华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欧达伟先生研究乐亭大鼓的艺人名曲及曲牌名段。三名韩国研究生向乐亭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立岩、韩志学拜师,并撰写了乐亭大鼓艺术研究文章发表在韩国报刊上。

(三)乐亭大鼓保护的现有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众传媒的不断丰富,群众艺术欣赏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使乐亭大鼓在新形势下长盛不衰,乐亭县委、县政府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乐亭大鼓这一民间特色文化,使其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突破了依附古代、近代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局限,结合现代文化和传媒的特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对口大鼓、群口大鼓、情景大鼓剧等多种形式,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领先进文化的潮流。同时,先后涌现出张秀玲、戴丽艳、张近平等乐亭大鼓新秀,使乐亭大鼓得以薪火传继,艺脉绵延。

乐亭大鼓质朴细腻的文学结构,丰富多变的唱腔音乐,同乐亭大鼓艺人精湛的表演技艺相得益彰,创下了辉煌的业绩,韩香圃、肖云霞、张近平等几代大鼓艺人多次在省内外曲艺调演、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王立岩、戴丽艳带着土生土长的乐亭大鼓走进北京外国使馆,精彩的演唱令在场的外国友人惊叹不已。

为了使乐亭大鼓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奇葩更加灿烂,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乐亭县十分重视乐亭大鼓的传承问题,积极组建了“香圃艺术团”和“乐亭县曲艺团”,以演出乐亭大鼓等曲目和培养乐亭大鼓说唱艺术新人为重点,常年坚持下乡演出。目前,全县乐亭大鼓艺人共有697人,多次进京展演和参加省内外的曲艺竞赛,均获得了好的名次和效果。同时,全面开展文献性资料普查,制定了《乐亭大鼓艺术人才保护实施方案》,建立艺人档案,投资筹建了县博物馆乐亭大鼓展厅,相继出版了《乐亭大鼓》、《乐亭大鼓书段集锦》等专著,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鼓韵乡音——乐亭大鼓》、《民族民间文化瑰宝——乐亭大鼓》,在中央及省市媒体播出。2003年,乐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又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四)乐亭大鼓濒危状况

乐亭大鼓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板腔式唱腔体系。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乐亭大鼓这种传统艺术形式陷入了危机状态。主要表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乐亭大鼓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乐亭大鼓演出市场低迷,活动阵地逐渐缩小,过去那种动辄十几个演出组甚至几十个演出组的演出场面已不复存在;乐亭大鼓艺人的演出收入低微,无法满足家庭的最低生活需要,致使许多爱好乐亭大鼓的年轻人想爱不敢爱,想学不能学,以师带徒传承面临危机;年轻艺人难以独树一帜,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因年事已高,或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积累一生的绝技难以传承,乐亭大鼓的发展显现出断代危机。

二、乐亭大鼓保护思路与措施

在全球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仅就乐亭大鼓保护而言,乐亭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的精神,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为指针,抓住乐亭大鼓被推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突出集中抢救、精品建设、原生态保护、专业队伍建设等项重点,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积极探索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4-7-2
积分
0
金钱
沙发
发表于 2014-11-30 0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4-7-2
积分
0
金钱
板凳
发表于 2014-11-30 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4-7-2
积分
0
金钱
地板
发表于 2014-11-30 2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积极探索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66

帖子

780

积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5
注册时间
2014-12-1
积分
780
金钱
221
5#
发表于 2014-12-2 0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66

帖子

780

积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5
注册时间
2014-12-1
积分
780
金钱
221
6#
发表于 2014-12-2 0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66

帖子

780

积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5
注册时间
2014-12-1
积分
780
金钱
221
7#
发表于 2014-12-2 0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429

帖子

1542

积分

大学生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7-25
注册时间
2014-12-5
积分
1542
金钱
572
8#
发表于 2014-12-5 06: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2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1-24
注册时间
2022-1-24
积分
2
金钱
2
9#
发表于 2015-1-26 18:2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74

帖子

1462

积分

大学生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2-2
注册时间
2014-12-27
积分
1462
金钱
290
10#
发表于 2015-1-27 21: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明体现,也是确立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茂名媒体网新浪微博|客服QQ: 1132836688|电话:13428161108|茂名媒体网免责声明:本论坛(mmmtw.com)所载所有内容皆为网友上传。 本论坛只为网友提供空间和平台,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QQ:1132836688 本论坛的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的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茂名|茂名论坛|茂名人|手机版|茂名新闻|360导航|关于我们|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0428号 ( 粤ICP备2023141084 号-1 )  

GMT+8, 2025-4-12 23:16 , Processed in 0.62282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