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市高城冼太庙,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明清两代乃至民国,均由官府置办,以供春秋二祭之用。此庙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庙内保存有相当数量的诗歌、楹联、木雕、石雕、碑刻等。2000年初,江泽民、曾庆红、李长春、费孝通等曾参观过此庙,他们不仅对冼夫人的历史功绩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还语重心长地指示要把冼太庙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面介绍两副既颇具代表性而又富有很高文学和史料价值的对联以飨读者。 冼太庙正殿就镌有一副堪称广东古代庙宇第一长联。 上联曰:一郡主君,雄州独据,部领百粤苍头.想当年,般般效顺输诚,佐梁朝,辅陈室,匡隋氏,常训子孙云: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好心.忠肝义胆,发出纬地经天荡寇除,氛树成丰功骏烈,请试勤披汗,简更任远览,鼎钟曾几见,娘子将军,胸藏豹略安车绣,职干虎臣合一身,论德而颂不辍工,统世数载,书勋而笔无停史. 下联曰:万家香火,金像庄严,庙享千秋血食,直至今,赫赫威灵显应,扶社稷,护国祚,庇民生,叠奉帝诏曰:予嘉乃丕绩,封尔太夫人.春冬蒸常,使令官主祀笺题石刻,时传岭海讴思闲,尝仰溯元宗,每为静搜神,记真可与竹,林水月救,苦观音渤海慈航,济人圣母连两大,元功而天将比寿,普照四方,恩泽如日可齐光. 此长联共236字,是清代咸丰癸丑(公元1853)进士,礼部侍郎,中国首任驻古巴、秘鲁、美国大使陈兰彬撰写。陈兰彬为高州府吴川县黄坡村人,曾为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纂修,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暮年致仕归里,主讲高文书院(今高州中学前身);此长联正是陈兰彬辞官后所撰。联语高度概括冼夫人功绩及百越人民对冼夫人的敬仰之情,正如陈侍郎在其联语的尾句发出“书勋而笔无停史”,“恩泽如日可齐光。”的无限概叹。此联,内容雄浑厚实,文学性艺术性俱强,把冼夫人的光辉形象比作古代的贤君及英雄豪杰,如比喻为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和晋文公;比汉时南越尉佗越王的功名更大;比花木兰更英勇多谋善战多立战功,成为巾帼英雄第一人。 从此联的上下比具体而言:上比乃描述冼夫人是百越首领,高凉郡主,曾佐梁、陈、隋三代统一疆域,安定中国社会。联中引用冼夫人训诫子孙“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好心”的爱国爱民典故,讴歌冼夫人对国家无限忠诚,对人民亲善融和,武略文韬。下比则着力颂扬冼夫人“扶社稷、匡国祚、庇民生”之功德,广大人民对巾帼有深切的缅怀之情。圣母人品之高尚,给广大黎民带来的好处,可与日月齐光。此乃作者恢宏健笔,画龙点睛,点出了冼夫人不愧为岭南圣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之妙,为万世所敬仰。 另有一副高城冼太庙内对联也颇具特色:“赉绣宣猷海邦中,圣母建桓文事业;彩豪承佑天阙下,鲰生觐尧舜光华”。此联为高州人杨颐所撰。杨颐为清同治四年进士,官累迁至兵工两部左右侍郎,会试大总裁。此联用典较多,现简略释之:绣乃权力的象征;猷,指谋划;海邦,百越之地临海,故称冼夫人的辖地为海邦;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合称,此借指冼夫人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彩毫,有生花妙笔之意;天阙,此指满清朝庭;鲰生,作者自谦称。觐,泛指晋见天子;尧舜指唐尧和虞舜,古史传为圣明之君。 从对联内容上看,联意高度概括和肯定了冼夫人一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的品质。整体上写出了冼夫人机智谋略胜须眉。上联写冼夫人巡视领地,宣谕维护统一局面的主张,建立了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宏大事业,百越人尊称冼夫人为圣母;下联略叙作者承蒙冼夫人的庇护,得以在朝为官,朝见如尧舜一样圣明的满清皇帝。巨笔颂扬冼夫人在三朝立下的丰功伟绩,受到各朝册封。而从修辞手法上看,词性相对,对仗工稳,堪称妙联矣! 上述两副对联皆出自名人或官宦之手,既有较高的文学欣赏和史料价值,又是精湛的木刻书法艺术品,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瑰宝,联语脍炙人口。诚然,高城冼太庙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灼灼生辉。它透溢出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璀璨夺目,光芒万丈。对联这一文学艺术形式的展现,在冼夫人文化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世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我们把它转化成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鼓舞力量,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让冼夫人的团结民族,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永远传承,弘扬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