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事情简直是太多了, 除了各种结婚的饿琐碎事情,
结婚前还有许多需要准备的哦!
时至今日,神木的结婚风俗已简化,传统的流程已不再一板一眼地照做,只有一些必要的礼仪留了下来,融合着大红喜庆的婚礼布置、西式的服饰和典礼仪式,让神木的结婚风俗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
迎娶的新娘不到婚房不下地
少了红包别想娶走新娘
莲子 红枣 桂圆 花生 |有大作用
新娘曰:骑行车队来娶我
---------------------------------------
这些神木的婚俗你都知道吗?
订婚、放彩礼 新人双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表示双方从此结亲。订婚之后,男方备好金、银首饰及彩礼,择吉日良辰送往女家。一般纳彩之后约定婚期,故俗称“问话放拜礼。”
关于彩礼方面
结婚都有彩礼这一说,每个地方也不一样,以及彩礼价格也是不定的。当然男方家当然希望越少越好,而女方就是觉得嫁女就应该有丰富的彩礼。所以关于彩礼一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还是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彩礼:给娘家的彩礼钱,比较吉祥的数字,彩礼多少一般根据男方家庭条件而定,如4万八,6万八,8万八等等。给女方彩礼的时候,女方适当会退点儿彩礼。 首饰:三金、五金之说。戒指、项链、耳环、手镯、钻戒都是爱情的象征 女方零花钱、娘家衣服钱等 嫁妆
女方父母会为自己的女儿准备陪嫁钱,如果女方嫁的比较近的话,女方父母还可以为女儿陪嫁家电,同时,女方的洗漱、衣服、鞋子,都由女方家长准备,必须是双份儿的。
迎亲队、放鞭炮
一般而言,新人在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双方不能见面,第二天早上新郎带着迎亲队伍,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来到新娘家迎娶(虽然现在禁止放鞭炮了,但祝福仍在)。迎娶交通工具由以前的花轿到现在的汽车、马车或自行车所取替。
挡门—抢红包
结婚都有发红包的习俗,有大红包也有小一点儿的红包,新郎带着迎娶队伍来娶亲时,女方亲戚会挡在门口,谈条件,此时,只有发红包时最好的效果!当然,新郎的亲友团给力的话红包就会省下很多哦。
催妆馍馍 离母糕
男方来娶亲时除了要带上新娘的衣服,手捧花,催妆馍馍、离母糕也是必须的。之后就由女方的亲友团对男方进行各种刁难,男方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完成女方姐妹儿们的难题,此时,红包也会大量溜走。
压轿
老主家互相交代后,新郎要求婚,单膝下跪,送上手捧花,新娘点头后方可抱着新娘上花车。轿夫抬上新娘刚要起步,新娘的弟弟又来挡道,并坐入车中陪姐姐走一段路,娶亲人给红包后才下来。
新人握宝
待新娘到达婚房门外,坐在车里迟迟不下来。须由接新娘的人打开 车门,递上红包,新娘接包,表示可以下车,这叫新人握宝。这一握,婚后不缺钱花。理论上新娘脚不沾地,新郎要抱着新娘上花车,直到进入婚房后才可下地。
掀盖头、三梳定终身
有新郎为新娘揭去盖头,新郎背着或者抱着新娘,拿起新梳子给新娘的头发上梳3下,这叫三梳定终身。(在门槛处进行,俗称“拦门上头”)
莲子、红枣、桂圆、花生
婚床上放满喜被喜褥,特别是喜褥上要摆放莲子、红枣、桂圆、花生,这些作为传统结婚信物,象征着子孙延续,早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男方婶婶、嫂子会为两位新人准备好稀饭,之后还有糕、粉汤吃。
入酒席
之后,两位新人前往酒席进入婚礼仪式,婚礼上,神木人还会特意将新郎的父母——婚礼当天称为“喜公公”、“喜婆婆”,打扮得奇形怪状,称为耍公婆,也是一种祝福的形式。 新郎、新娘互换结婚戒指,意为结定终身。
拜堂敬酒、抛捧花
v由司仪主持,面对主席台一拜天地,面向宾客二拜来宾,转身向后三拜父母,最后新人面对夫妻对拜!以示二人已正式成为夫妻。两位新人向男方的父母敬酒,敬了酒,鼓鼓的红包又到手了,O(∩_∩)O哈哈~之后两位新人要向做场的所有来宾一一敬酒,感谢他们的祝福。
仪式结束后,有意争抢捧花的单身男女来宾请站到舞台前方,由新娘背对来宾,抛出捧花,抢到捧花者将会很幸运成为下一个幸运新人。接着男席女席开始饮酒吃菜,或者猜拳行令,或者对唱酒曲,尽情欢乐。
闹洞房 婚礼毕,晚上闹洞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达祝福之意。城里,婚礼在这样欢闹的气氛中一天就算结束了,不过在农村,有条件的家庭一般还会大宴宾客三天才算尽兴。
回门
结婚后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居住相同天数),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回门算是婚礼的收尾了,在婆家和娘家对住的天数因地方差异也各不相同。之后,很多新人还会蜜月旅游,享受二人世界。
结语: 婚礼是一个新的开始,它预示着新生活的起点,一个新的起跑线。婚礼上,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最美的,洋溢在她脸上的笑容是最幸福的。当他们手牵手约定终生,向亲朋好友宣告“我们结婚了”时,那一刻的浪漫足以自己用一生回忆,而结婚风俗让浪漫得以延续,定格至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