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观育儿”微信上,收到一位朋友的留言(为保护隐私,有修改):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向你们倾诉。在我坐月子的时候发现老公跟他一个女人走得很近,聊天内容很暧昧。可他说只是工作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认识了也有小一年了,比较谈得来,别的没什么。 想来,他俩在我怀孕的时候就勾搭上了,突然觉得很寒心。这就是我想要共度一生的人?这就是我好不容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发展为他生孩子、陪他过日子的男人? 被发现后,老公表示会跟对方划清界限,希望我原谅他。他也用行动表示了悔改之意,细心照顾我和宝宝。但我心里很委屈,不知道要不要原谅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虽然表面看起来,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但是其实我心里最明白,都不一样了。最难以启齿的是,我和老公现在过夫妻生活很无味,能回避的我就都回避。想到这样的日子才刚刚开始过下去,压抑得要命。有时候盯着稚嫩的孩子,会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心里全是孤独和绝望……
又一个婚内出轨的故事。一般而言,有一方对婚姻不忠,几乎就意味着一对夫妻遭遇了婚姻里几乎是最糟糕的事。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也许未必。 从上面这段留言,可以得到下述信息: 一、夫妻性生活问题,往往是夫妻关系问题的挡箭牌 虽然未曾做过数据统计,但是夫妻性生活不和谐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的确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很多夫妻即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束婚姻的。 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性生活方面遇到问题,往往是在表达:这对夫妻的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如若夫妻关系质量好,那么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的几率很低。如若不能意识这一点,很容易把“性生活”问题当做挡箭牌,却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譬如上述案例中,即是因为夫妻关系出现变化,才导致了夫妻生活问题。 二、“付出和牺牲感”,是亲密关系的杀手 上面案例中的妈妈显然有很大的委屈。委屈源自对丈夫的愤怒。在这位妈妈看来:自己放弃了个人事业,为这个男人生养孩子,为了家庭全身心付出,结果丈夫却并未珍惜,反而做出了十分伤人的行为。这种对比与落差让妈妈感到极大的不公与愤恨。 这愤恨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于是通过情感压抑、尤其是通过性生活方面刻意冷漠与隔离情感的方式惩罚丈夫。 然而,客观去看这对夫妻,并非全是丈夫的问题。通过后来的进一步沟通和干预,我们了解到,上面案例中的妈妈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她与父母关系不佳,一直希望早早离开压抑的原生家庭,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温暖小家。为了这个家,她的确付出很多。她贤惠懂事极了,就像她当初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那样懂事,那样放弃自己的需要去迎合他人。 说到底,这个妈妈与自己丈夫的相处模式,不过是照搬了自己幼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而她的“牺牲与付出”,也与丈夫无关。那不是丈夫的需要,而是她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潜意识里,唯有不停付出、讨好,才可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这个生存逻辑,恰是早期被父母教会的。 三、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是否结了婚,就意味着从此被家庭牵绊? 是否有了孩子,就必须要放弃个人生活? 是否为了家庭,就一定要放弃事业?
上述问题,其实是困扰很多女性朋友的课题。人们也习惯地去把上述课题对立起来,去讨论女人究竟该如何取舍,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 其实这是一个陷阱。它很恶意地将女人生活的可能性划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就像只给女人100分,然后让她们从0-100之间去选择一个自己可以争取到的最大分数。好比上文案例中的妈妈,在进入婚姻之初,她就把自己限定在了一个小圈圈内。这种限定,让她的视线变窄,并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丈夫身上,而忘掉了自己。 谁说女人只能得到那100分呢?做女人、妻子、还有妈妈,这三个角色并不冲突。一个人格丰满且独立的女人,她同时可以享受做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她可以拥有这三份的快乐,且三份快乐都可以是100分。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不够幸福,不是没可能,而是自己不肯要。 一位唐代女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字里行间透露出异常的清醒和冷峻。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婚姻里,夫妻双方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对方的亲密伙伴。好的夫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人格一定是独立的。 若其中有一方过于依赖,或控制欲过强,自身还有很多亲密关系的问题未解决,那么这样的关系不叫亲密,叫吞噬。这会威胁到另一个人的独立性,也会限制夫妻双方各自去做更好的自己,最终各种难受和出现各种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需知,让人丧失自我的亲密关系,一定是有毒的。而在关系中找不到自我、放弃自我的成长,这是比婚内出轨更糟糕、更可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