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从诗句上看,七夕是个很美很舒心的节日,但是近几年七夕节被包上了“情人节”的外衣,大受年轻人的追捧,还美其名曰这是“中国传统情人节”。 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在古代"七夕"和情人节一点都不沾边呀!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一些商家借着七夕大搞什么优惠活动,主推什么情侣产品,一个劲的把七夕节往情人节的边上靠,这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对公众们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负责任,真的希望我们每个人要从内心学习好的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用心去传承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从自身做起,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那么我想不久韩国人便会说,“七夕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在古代“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在这一天晚上,少女们聚集在一起开个PARTY,聊聊八卦,然后一起向织女祈祷,希望保佑自己心灵手巧。《孔雀东南飞》中写到:“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指的就是七夕的少女狂欢节。注意,整个节日活动只有女的,没有男的,更没有爱情元素。所以我觉得古代七夕节更类似现在的"三八妇女节"或者“女版五一劳动节。 那么中国哪个传统节目更类似情人节呢?——答:元宵节! 古代少女们平常是不允许随便出门的,但元宵节这天晚上可以出门游玩,因此元宵夜就成了少女们和情郎约会的绝佳时刻。欧阳修的《生查子》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写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都是元宵节晚上情人约炮,不对,情人约会的浪漫场景。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古代元宵节晚上“悦来客栈”人满为患的情景。 ![]()
与“元宵节”类似的节日,还有农历三月三,即“上巳节”,节日风俗是郊外春游。每到一天,憋了一冬天的少女们终于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门了。杜甫《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美女们一出门,宅男也出动了。大家可以再脑补一下,在古代三月三这天,一边是宅男们在狂喊:“妹子,留个微信呗”。一边是美女们在说:“蜀黍,不约,我们不约!” ![]()
总之,在古代凡少女可以出门的节日,都有点“情人节”的影子,惟独现在倍受热捧的“七夕节”没有情人节的影子。本身这个节日寓意都不好,牛郎织女被活生生拆散,每年只见一次面,这那里是情人节,简直是怨妇节。以后谁要是再把七夕节当情人节过,你就诅咒他每年只和相爱的人见一面,看他能不能受得了。如今的少男少女们,除了“清明节”,是不是都能给过成情人节呀! 有句歌词唱得好:“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女的想要礼物就直接要,爱你的男人不会吝啬的,但不要套着“传统”的外衣好吗?近几年竟然还有中国人把阳历七月七,即七七事变纪念日,当成“七夕情人节”来过。这已经不是无知,而是脑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