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福利是对官员贪污的默认 春节前后,媒体就福利发放一事,吵得沸沸扬扬。大多数声音都直指“反腐败连福利都没有了”。难道,福利的发放与否,对公众就那么重要了吗? 对福利发放,不少经常接近底层的有识之士,都偏向于将福利变成现金。只有将福利变成了现金,贪腐的行为才能少些可乘之机。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的风气就完全向着金钱看齐。在这样的形势下,商家们纷纷使出了激励买家的机制——凡发生交易的大客户,均有提成。这提成的内部,完全由商家与大客户的当家人协商决定。据了解内情的人士反映,提成的多少,就在于大客户当家的胃口大小。胃口大的,就在物价上动些手脚满足大客户当家的要求,然后再按照正常出货的价格再从中提成。比如:一件货物的正常价格为一元,而大客户提出了将价格提升至四元开出发票,该件货物四元之中的三元,就进了大客户当家的口袋,而一元出货之中,还包含着不少于20%--60%的提成。这是各个部门采购的真实内幕,难怪前几年某政府部门采购了一批电脑,每台竟会高达二万八千多元!而实际价格最后认定只是几千雹元一台而已。 在中国的经济监督机制还未够完善的当下,为数为少的官员,都会想方设法地在购物方面大赚一笔!而作为商家,为了能多销售货物,就会听从购买方的意愿,为购买方提供最大的利益回报,这就包括在发票上故意虚高物价,把虚高的所有价钱都返还给购买方的当家人。这是商家与官员狼狈为奸的一种手段。 还有的商家为了将即将过期的货物抛售出去,也会主动地与官员勾结,让官员运用权力,以福利的形式购进即将作废的货物,分发给所有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甜丝丝地享受着表面的福利,而官员从中又可大贪一笔!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反腐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去走,决不能听从那些只从表面现象去大做文章的言论而把刚关严的笼子又开出一个口子任意进出,纵容腐败的现象重回。只有扎紧笼子,贪婪的官员才会慑于严规而不敢有非分之念。官员的非分之念没有了可乘之机,贪腐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