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工人成本翻倍大量工厂关门 机器人抢工作
T中
2015-12-13 15:52:25 中国经济网
东莞,一直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只有25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云集着五六万家制造加工企业,曾经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加工贸易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从2014年开始,各种关于东莞代工企业的消息不断,中国代工产业正遭遇着转型困境。2015年12月,《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到了东莞,对这里的制造业进行了调查。
订单减少,用工成本上升,东莞代工业遭遇寒流
2015年12月6号,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老刘坐在自家开的小卖店门口发起了呆。以往到了这个时间,正是大批工人休息外出采买的日子,可现在人却少得可怜。
老刘在自家开的小卖店门口发呆,以往是大批工人外出采买的时候,现在人却少得可怜。
小卖店老板老刘:以前下班的时候人山人海的,这路边全部都摆什么小摊,卖菜,卖什么馒头,做什么小生意的,你看现在这么,基本上都没人了,上班的人也少。
说起这两年的变化,在东莞闯荡了七、八年的他,当过工人、开过出租,如今用攒下来的积蓄开了这家小卖店。
两年前,老刘花了13万的转让费,盘下了这间开在工业区门口的小卖店,门前还特意摆了台球桌、电视吸引顾客,图的就是人多生意好做。
老刘:主要是以晚上为主,在这里坐坐,看看电视,抽抽烟,聊聊天,玩一玩就这样。
但是老刘的生意火红了不到半年,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工厂关门、工人减少,老刘的小卖店也难以为继。曾经难以租到的出租房,现在也空了不少。
在老刘的小卖店周围,几个代加工工业园区,如今工厂大门口张贴着的“厂房招租”字样的信息,随处可见。道路两旁一排排临街的店铺也有很多都拉上了卷帘门。
随处可见,几个代加工工业园区的工厂大门口张贴着“厂房招租”。
陈燕平,是最早一批来东莞办厂的人,非常了解代工厂的行业情况。
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燕平:因为代工来说,它的门槛就很低,只要你有一定的流动资金,然后找到一定的客源,你就可以开始干了。
门槛低、没创新、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再加上用工成本逐年提升,缺乏核心技术的代工厂渐渐失去了在市场中生存的空间。在陈燕平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
代加工企业有过辉煌,曾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5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要的贡献力量。陈燕平是电视机制造行业的代工企业,有400多名员工,以2013年为例,短短两年时间,一名工人的投入成本就翻了一倍。
陈燕平:我们以前的话一个工人,普通工人的话原来他在一线工人的话,他大概2千来块钱就可以搞定了。今年最少都要4500。
以前一个一线工人,大概2千来块钱就可以搞定了,今年最少都要4500。
除了人工成本的上升,欧美国家经济下滑导致的订单业务量减少,国内电子产品在电商销售平台上的价格战,都是打击东莞代工产业的直接原因所在。以一台32寸液晶电视机为例,电商的销售价格与经销商相比相差悬殊。
陈燕平:2010年的时候大概可以卖到将近3千来块钱。到今天为止,今天你可以到淘宝、京东商城去查一下,最便宜的可能是卖到79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