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双12请为这15本校长推荐书籍买单
本期文章:人生必修的职业生涯教育早开早受益
在新华思客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想起自己高考填报志愿,都是在多方建议下才填写的,至于是否对专业“喜爱”或者“感兴趣”,真是无从谈起,那时我们考虑最多的是“热门”。这篇文章,略有改动,望各位阅文深思。
人生是一趟远行,也是一次修行。
为了此生精彩,不负此行,我们往往会选修或必修许多人生课程。职业生涯教育无疑是一堂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人需要受教育,但教育的目的又是为何?人不是为受教育而受教育,受教育是为了成为一个内心正直、身体健康、知书达理、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能够智慧、博爱、宽容,而且能够自尊并尊重他人,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淡定从容、不卑不亢、坦然处理。说到底,教育就是为人。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在其名著《教育的目的》中指出:“什么是教育?当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绝对不是一味的上课、上学、看书、做题,而是激发潜能、全面成长的过程。
但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成长的烦恼”。烦恼来自于何处?来自于当下的教育总是很少授人以“渔”,而大部分仅仅是“鱼”;来自于超前培养、过早开发,忘记了“教育即生长,生长即不能拔苗助长”;来自于我们单纯把教育仅仅看成教育,而忘了它其实是人生命中永远不下课的基因,它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来自于当下的教育是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生存,既要全面、又要具体,其实碎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粉碎自我。教育就是让碎片慢慢粘连,整合一体,做一枚会思想的文明的碎片。
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切合“教育是激发潜能、促进成长”理念、摆脱“成长烦恼”的人生必修课。说它必修,是因为在人生修行中,它会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性,辅助其发掘个性潜能、发展个人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满意度,提升正确追求人生的幸福感。能够给自己人生带来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课程,难道还不必修吗?
过去,这门必修课一般在大学阶段才开,似乎因为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而中小学生没有这个需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后找工作,不能简单地把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更加偏重于通过对学生的开发和诱导,让学生了解自我,找到内心的兴趣所在,从而树立目标、养成习惯、训练养成、矫正偏误,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并开始启动实施实现步骤。
在国外,职业生涯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从中小学就开始抓起。比如德国,德国教育很注重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在德国幼儿园,孩子们有专门的场地实习生活中的场景,可以扮演医生、建筑工人、警察、教师等等;
在小学,孩子们中午一点钟在学校用完午餐后就可以放学回家,下午大量的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安排,要么去阅读,要么帮家庭做一些家务活,要么去学一点实用的手艺;
德国初中阶段的九年级要求每个学生要做三个星期的实习,而且实习岗位不由学校分配,而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去寻找。
德国人认为,独立寻找实习岗位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育。只有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早期介入,才能使学生及早树立目标,并通过知己知彼、开发兴趣、学会抉择。
当今中国,高考改革方向来看,文综和理综的分开学习,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兴趣,但也提出了高中阶段就要提前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的要求。如果说,过去的职业生涯目标一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确定,现在应该提前到初中结束或高中开始阶段。在高中阶段课业负担压力增大的现实中,职业生涯教育课其实就应该扮演了帮助学生调整自我、确定目标的角色。
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才是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唐纳·舒伯认为,职业生涯发展除了职业就业外,还应该加入“自我发展”的概念,如果不与自我发展相结合,不顺应内心,那么,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可能进入一条痛苦的道路。一项针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填报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71.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为了减少今后的痛苦和盲目,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课应该早开。这是教育界的一项空白,应该有人来填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