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茂名媒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百态] 对违反师德的教师不宜一味棒喝

[复制链接]
辉煌人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违反师德的教师不宜一味棒喝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线教平

“孩子犯了错,老师就能把罚站照片随便发到家长群?”12月16日,有家长反映,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北小学有女教师在家长微信群发布多名学生罚站的照片,起因是孩子没完成作业,“照片中孩子都快哭了,看着非常心疼,严重影响孩子心灵。”小学负责人回应表示,马老师确实存在将孩子照片随意发布在微信群的行为,对此已经提出批评,“老师本身没有一点恶意,只是在沟通手段上欠妥,希望家长谅解。”(12月17日《华商报》)

教育部在2014年初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明确将“体罚学生”、“要求学生有偿补课”等10大项行为,划定为“违反师德”。对于教师违反师德的行为,舆论界往往棒喝声一片,比如,对于上述事件的处理,有舆论就认为“轻描淡写”了,应当“让当事教师和学校付出些代价”。

以暴易暴向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且不说,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对体罚学生的教师和学校严重处理的案例多了去了,为何屡犯不止?这背后的原因不能不引人深思,换句话说就是:一味棒喝易,解决问题难。因此,对违反师德体罚学生的教师不宜不加区分地一味棒喝。

很多时候,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相反,他们往往抱着一颗好心,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对教育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换句话说就是职业技能不足,从而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孩子的“出格”行为时显得手足无措,情绪激动时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施之于以简单粗暴的体罚手段。殊不知,这些孩子的看似“出格”的行为,在有经验的教育家的眼里,往往潜伏着天才的发现或教育的良机。

众所周知大教育家陶行知用“四颗糖果”育人的故事,其实,他还有一段“借助歪诗育人”的佳话。

一天,他所在的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

陶行知了解此事后,并没有简单批评小作者,而是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最终让小作者认识到,从吃饭、穿衣,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

在一般教师眼里,这名小学生可能就是一个捣蛋鬼,必须给予惩罚;但在教育家眼里,除调皮捣蛋外,这还可能是一个聪明、有想法的学生,也同时是一个极佳的教育的机会。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有时候缺的不是爱心,而是对爱心的真正理解;缺的不仅仅是对教育的正确认知,而是正确认知后如何落实的智慧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教师的。著名杂文家吴非说,如果一门职业人人都可以做,恰恰说明这项职业的落后。

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无论怎样强调师德的重要性都是不为过的,可是,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在“师德杀威棒”高高举起的当下,有违师德的事件却频频发生呢?除了加强师德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对有违师德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给他们一把教育智慧和方法的金钥匙,也是应当考虑加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奋妞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1 05:0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茂名媒体网新浪微博|客服QQ: 1132836688|电话:13428161108|茂名媒体网免责声明:本论坛(mmmtw.com)所载所有内容皆为网友上传。 本论坛只为网友提供空间和平台,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QQ:1132836688 本论坛的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的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茂名|茂名论坛|茂名人|手机版|茂名新闻|360导航|关于我们|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0428号 ( 粤ICP备2023141084 号-1 )  

GMT+8, 2025-4-20 23:01 , Processed in 0.51300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