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婚姻与坏婚姻
2015-12-24
我们经常把爱情和婚姻当成“对象”的问题,似乎幸福婚姻的诀窍也在于,一开始挑中那个“对”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很多人认为好婚姻和坏婚姻有着明确的划分标准:从一而终的就是好婚姻,一旦出轨就只能是自掘坟墓。其实,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两分法。婚姻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忠诚,也包含了情感的相互扶持。所以不能说:只要没有第三者,这段婚姻就没有问题。
在咨询时,有不少已婚的来访者向我抱怨过如下的一幕:晚上,夫妻两人先后回到家,妻子负责照顾孩子,丈夫躺在床上玩手机,两人一整晚说不上几句话。有时候,妻子会发飙:就算不愿意多陪我,多陪一下孩子总是可以的巴!而丈夫通常一脸疲惫地说:你饶了我吧,累了一天,回到家就能轻松这么两个钟头,你就少唠叨两句,成不?
在当下的中国,,有许多婚姻正处在这样一个模式:夫妻并没有出轨,他们忠实地履行着自己作为丈夫或妻子的身份,但与此同时,这段婚姻未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双方都无法从这段关系中获得抚慰、滋养和治愈。累了一天的丈夫认为,相比于跟妻儿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玩手机是更放松和快乐的事。而得不到重视的妻子只好反复运用抱怨和冷暴力的方式,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离自己越来越远,同床异梦。两个人都有深藏的绝望感,却很少有人在这个时刻惊觉警醒。“我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样下法我们会走向哪里?”
往往是到了更严重的时候,出现破坏性的事件,他们才意识到这段关系已经积重难返,难以补救。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系的破裂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非旦夕之功。最近,日本电视剧《昼颜》在网上风靡,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女性群体:她们在不幸的婚姻中忍耐和挣扎,最终为自己的痛苦找到了一条特殊的出路,在平日里认真做完家务和接送孩子上学后,与其他男人相会。她们被称为“昼颜妻”。对这些不幸的女人,编剧的态度是同情且带有反思的,这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进步。难道简单指责她们道德意识薄弱或伦理观扭曲,就可以百分之百地解释关系失败吗?难道不是婚姻本身首先出现了裂痕吗?
在《离婚律师》的电视剧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吴秀波扮演的池海东之所以婚姻失败,是因为前妻给他戴过绿帽子。这让我们很容易归因到女人的道德败坏,或者退一步说,至少也是愚蠢,且被万恶的第三者(编剧的确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渣男)给蒙蔽。这就顺理成章地将问题聚焦到个人身上。然而,身为丈夫的男主角就没有一点责任么?
我猜测在之前的婚姻生活中,这对夫妻很少有深入的交流,更不用说情感上的相互慰藉。这并不仅仅用池海东作为一个知名律师和成功人士,事务繁忙或时间宝贵来解释。根据故事的交代,池海东性格上存在明显的弱点,他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使他很难在女人面前放开自己的心防,即便亲如自己的妻子;如果让精神分析师来说,会认为这个人回避真实的情感接触,只有在不完整的,物化的关系中才能享受安全。也可以认为,他主动将自己的软肋隐藏起来,而选择扮演一个强大的赚钱机器,那样才能带给他更多的掌控感。这样的关系,其实也正是当下的一个缩影:缺乏情感交流,彼此各怀心事,夫妻只是在地理上共处一室、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合伙人。不难理解,无论出轨或不出轨,这种关系都是存在隐患的。
我们经常把爱情和婚姻当成“对象”的问题。似乎某段关系不能圆满收场,根本原因就在于遇到了一个坏男人或是坏女人。换句话说,幸福婚姻的诀窍也就在于,一开始挑中那个“对”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早在几十年前,心理学家弗洛姆就在其名著《爱的艺术》中指出过:爱的问题不是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他认为爱情和婚姻一样,都是一门需要努力提高的艺术。“给予”是其中最珍贵的环节,并非是物质上的施舍,剥夺,或自我牺牲,而是两个人的亲密无间,你中有我,彼此分享对方的情感、欢乐、知识、幽默、欢乐、悲伤,通过这些感受和体验的联结,使双方的生命同时得到丰富。除此之外,还需要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对方。在弗洛姆看来,具备这些能力,才算是掌握了这门艺术。
现代婚姻治疗更强调用系统论来看待婚姻关系。它把双方看成一个整体:一个人进逼时,自然就有另一个人在逃避;愤怒背后隐藏着恐惧,背叛当中可能也包含着绝望。在关系里,没有单方面“犯错”的人,只有无法良好运转的系统互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婚姻付出更多努力。问题或许已经很严重了,或许还在酝酿中,但无论如何,找准症结也就有了解决的希望。爱的能力有高低,婚姻的品质也有好坏,而这些都可以交给双方共同承担。前提在于,不要像电视剧一样,先把一切归咎于那个“犯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