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了许多人许多事,有些人当时深陷困境,有些事当时存在问题,有些工程正在做,有些路桥正在修……这些人这些事,这些路这些桥,虽然只是我们报道中的小小一部分,但大多关乎民生,关乎群众幸福!那么这些人这些事现在怎么样了?本报决定在2016年的春天回访这些人这些事,看看他(它)们怎么样了。今天本报推出第一期《他(她)们怎样了?》
策划:谭小容 统稿:朱文军
热心人捐款20余万,第一次手术成功出院
赖丽施静待第二次手术
100
1年多前病榻上的赖丽施
110
本报报道后热心人士经常上门慰问 茂名晚报记者 余力 摄
茂名网讯 2015年,本报曾经报道化州市平定镇23岁女孩赖丽施的不幸遭遇(见茂名晚报2015年1月8日、1月16日报道),引起众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报道后不久,赖丽施就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丽施现在怎样了?近日,记者到平定镇回访,欣慰地看到赖丽施康复得较为理想,正在等待第二次手术。
看见茂名义工协会平定义工团的义工和记者一起走进家门,赖丽施发出了开朗的笑容。记者看到,她的脸明显长肉了,四肢虽然还是很消瘦,但奶奶说她的四肢已经变得有力,能够自己爬上轮椅,能够自己洗澡,简单地照顾自己了。
据了解,赖丽施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一场切除甲状旁腺瘤手术,术后康复很理想。但她术前由于严重缺钙,还不能进行骨折方面的手术,要回家静养,等到骨头硬度达到了要求才能进行第二次手术。社会各界一共为赖丽施捐款达20多万元,现在账户上还有6万多元。“这些捐款专款专用,每一笔钱的去向我们义工都会进行监督,如果第二场手术不够钱的话,我们还会启动一笔10多万的备用资金。”平定义工团的负责人说。
现在赖丽施在家里除了卧床养病外,还买了一块小黑板教弟弟学英语。别看她只是初中毕业,写起粉笔字来可是十分的清秀。另外,赖丽施还在微信上经营一间微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筹点医疗费。“我不可能永远要别人帮忙,我要自己养活自己!”她说。
茂名晚报记者 何康源
已联系上妈妈 但妈妈不愿见
小柯虽然很失望,但他不愿怪母亲
200
小柯收到有关妈妈的短信
茂名网讯 去年11月2日,本报以《妈妈,你在哪?》为题报道了17岁少年小柯寻找妈妈的故事,让无数读者揪心。事情已经过去4个多月,小柯怎样了?近日,记者再次联系上小柯,对他进行了回访,得知他已经联系上了妈妈,并将很快解决户口问题。
去年,17岁少年小柯来到报社寻求帮助,称其3岁时妈妈就离家不回,而他一直没有户口,生活非常不便,希望能找到妈妈,办理出生证明解决入户问题。近日,小柯告诉记者,很多人得知他的事情后都纷纷提供消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他终于联系上了妈妈,但是结果让他有点灰心。小柯说,去年12月他辗转联系上妈妈大姐的丈夫,知道妈妈回到电白,还拿到了一个说可以联系上妈妈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小柯和妈妈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就挂断了,妈妈冷漠的态度让他心情低到谷底。“我终于知道自己的生日了……我知道她在电白,所以问她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她说很忙没空,还告诉我说手机号码不是她的,以后都不要再找她了。”妈妈虽然狠心,但小柯表示:“我不会怪她的,户口问题她也帮不了我,医院没有我的出生记录。”
记者了解到,小柯现在在一家美发学校学习理发,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并且照顾好年迈的父亲。至于户口问题,小柯说,之前村委会的人告诉他们,因为国家有相关文件出台,户口问题将要解决了,过年前父亲已经帮他去登记排队,不过目前还没有消息。记者为此致电茂南区公馆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已经通知村委会做好登记工作,只要小柯的资料报上来,就会跟踪处理。
茂名晚报记者 池榕
母亲依然在养病 女儿依然无音讯
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300
冯兵夫妇被送走的女儿
茂名网讯 2015年6月25日,茂名晚报首次报道了重病母亲冯兵盼见女儿一面之事。时隔8个多月,事情是否出现转机?近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跟踪回访。
25年前,家住高州市石鼓镇尖山高山村的黄桂培、冯兵夫妇有了第4个女儿。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夫妇俩,为了保住丈夫黄桂培的工作,做出了令他们悔恨一生的选择——他们在痛苦、无奈中接受了家人和亲戚将女婴送到石鼓圩上让别人抱养。石鼓圩上一户家境不错的人家收养了女婴。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黄桂培、冯兵及家人常常到圩上看女儿一眼。过了几年,女孩上小学时随养父母搬走了,黄桂培、冯兵夫妇从此没再见过她,在网络上登记资料、发帖寻找也没有结果。近几年,冯兵患上重疾,越发思念那个女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上一面。
去年6月,茂名晚报报道了重病母亲冯兵盼见女儿一面之事,引起广泛关注,并有热心读者来电提供线索,可惜核对发现并不是他们女儿的线索。
记者曾叮嘱黄桂培,一旦有女儿的消息了,记得打电话告诉记者一声。之后,始终没有接到他的电话。近日,记者拨通了黄桂培的手机。正在外面办事的黄桂培看到是记者来电,马上接了,电话里传来他和蔼的声音。他告诉记者,目前冯兵依然在家里养病,身体状况比之前稍有好转。然后,他轻轻叹气,说,这8个多月时间里,他没有得到一丝关于女儿的消息,去过派出所打听也没有结果。因黄桂培正在办事,记者亦唯恐再谈下去会挑起他的伤心情绪,所以记者不去追问更详细的情况,很快就结束了这次的通话。唯有希望相关知情人能看到报道,并向他们提供有用的寻女信息。
茂名晚报记者 林夏
17岁女孩撑起家中一片天
乙容得到社会各界相助
440
乙容父亲伤病有所好转
400
乙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茂名晚报记者 陈国汉 高干 摄
茂名网讯 去年12月8日,本报曾以《17岁乙容撑起家中一片天》为题,对信宜市茶山镇丰垌村委会灯心塘村17岁少女黄乙容孝顺、勤奋、上进的事迹及其家面临的困境作了详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与帮助。现在,乙容及其家人过得怎么样了?3月15日,记者带着广大读者对乙容及其家人的惦挂,又一次来到位于半山腰的灯心塘村乙容家中进行了回访。
据悉,自黄乙容的事迹及其家庭困境见诸报端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地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纷纷予以转载或跟踪报道,并引发广大市民热议,大家一方面对黄乙容孝亲敬老、勤劳顾家、勤学上进的事迹好评如潮,一方面又对其家庭所面临的困境(母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父年迈且摔伤行动不便,她及哥哥尚在校读书无经济能力)深表同情,祝福黄乙容及其家人尽快走出困境,创造美好明天。
记者通过与黄乙容及其家人的聊天了解到,目前,乙容的爸爸依靠双拐勉强可以自理生活,可以乘车去村小卖部买东西,甚至可以到镇上赶集;今年7月份,乙容的哥哥乙洪将从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如果找到好工作,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镇、村干部经常到他们家来看望、慰问,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今年初,村里召开党员代表及村民小组长会议,会议推列他们家为2016年的“低保户”和即将开始的“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予以结对子帮扶;广州、茂名、高州以及信宜等地的热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多次前来探望他们,送来了慰问金以及花生油、大米等物品,并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企业家愿意每月资助乙容读书;乙容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更加努力,发奋读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表示将不断努力学习,争取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回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资助,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茂名晚报记者 吴祖光 通讯员 高干
65岁梁均华14年如一日照顾脑瘫女儿
感谢热心人帮助 我不会放弃女儿
600
最近小女儿梁娣的X光照片显示又有一处断骨
660
梁均华每天悉心照料着终日睡在婴儿床上的两个女儿。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摄
茂名网讯 本报曾于2015年2月5日报道了信宜钱排六旬老人梁均华,14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一对脑瘫女儿的情况。梁均华是信宜市怀乡镇人,十几年前来到信宜市钱排镇细寨村居住,靠低保和拾荒为生。在2001年和2003年,两个女儿相继出世,不幸的是两个女儿都是脑瘫患者,并且患有脆骨症。梁均华每天除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外,还开着摩托车载着箩筐里的两个女儿翻山越岭到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至今已无怨无悔地照顾两个女儿15年。
梁均华已经65岁,他舐犊情深、不离不弃的事迹经过本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春节前不少热心市民将善款汇入梁均华的账户。“20元、50元、100元,无论多少钱,我都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梁均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这种脆骨症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手术安置骨髓钉才能减少骨折次数,并且每隔三年就要更换一次骨髓钉,但动辄数十万的手术费用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
如今,梁均华除了要照顾两个女儿的起居饮食外,仍要每周开着摩托车用箩筐载着女儿走40多公里的山路到信宜市人民医院检查治疗。梁均华告诉记者,光是打一次石膏就要几百块钱,还有其他的药费和检查费用,每月的开销很大,家里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目前,梁均华和两个脑瘫女儿靠每人98元的低保和拾荒维持生活,当提到巨大的经济压力时,梁均华苦笑着说:“孩子是自己生的,咬着牙也要好好养着她们,给她们治病,我不会放弃她们的。”
如果您愿意帮助梁均华一家,可致电梁均华本人:15016649664,或者可以将您的善款打入他的账户。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信宜市怀乡镇支行卡号:6228-4811-7973-1400-777(梁均华)
茂名晚报记者 张丁文
社会各界热心帮助
孤女得以入院治疗情况好转
500
最近小月被送到医院治疔。茂名晚报记者 陈国汉 摄
茂名网讯 2015年7月20日,本报曾以《孤女疑精神障碍难自理》为题报道了信宜水口镇的贫病孤女小月的困境。3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水口镇双山村,对该村贫病孤女小月进行回访,了解其最近的相关情况。高兴地得知她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已经顺利入住有关医院治疗,目前病情有所好转。
现年20来岁的女孩小月原是高州市人,出生不久即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水口双山村五旬村民卢某捡回收养。约10年前,养父卢某病逝,小月从此成了孤儿,家中只有一间摇摇欲坠的泥砖房,屋内别无长物。她学习成绩优秀,但因为无钱读书,小小年纪的她只好辍学外出打工,饱受辛酸。也许是经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小月疑患上了精神障碍症,导致生活难以自理。有好心的网友将她的不幸遭遇发上网络,本地一些爱心志愿者便自发登门予以帮助(详见茂名晚报2015年7月20日《孤女疑精神障碍难自理》一文报道)。
前日记者来到双山村时,小月的家门已上锁。一名姓李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小月已经入住信宜市有关医院,正在接受精神障碍方面的治疗。据介绍,自从媒体报道了小月的相关情况后,社会各界持续予以关注。当地镇、村干部经常上门看望,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尤其是村妇女干部,更是对小月关怀备至,不时与她促膝谈心,试图打开她内心的纠结;镇供电所根据村委会反映的情况,派员上门热情地为小月家重新安装了电表和电线;各地义工、志愿者、爱心人士也不断前来慰问、资助小月,给她带来欢乐和温暖;本地乡亲邻里也时常关心、过问及接济小月的生活,嘘寒问暖;去年8月份,有好心人还将小月送到信宜市有关医院治病,今年春节过后又接小月入住医院继续治疗,让小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记者随后在小月入住的医院了解到,经过两次相应治疗后,目前小月的精神障碍疾病已有所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