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从小用教科书中的“达尔文进化论”给自己拼命洗脑,相信这个世界是进化的,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直到有一天,从相信到不相信,从傲娇到胆战心惊。
比如说,这两天刘强东和奶茶秀结婚证刷爆了朋友圈。按照进化论,这一定是历代以来最美的结婚证了吧?
但是,等等,这个结婚证怎么感觉怪怪的?它真的是中国几千年最美的结婚证吗?传说中的龙凤呈祥、琴瑟和谐、白头到老呢?传说中最美的爱情呢?它给我的感觉,和职业学校入学证、派遣证一个调性。
即便以最粗浅的审美水平,也可以断定:这绝不是最美、最有文化、最温馨浪漫的结婚证。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结婚证:
▲上面这张,是民国三十七年的结婚证,上面有鸳鸯和喜鹊的图案,是粉红色底设计。这个证书还配有一套底色为绿色的订婚证书,上面也详细记载了新人的生辰八字、订婚人、介绍人、证明人、双方家长以及订婚地点和时间,并配以孔雀图案。
▲这是又一个民国版本的结婚证,雅致的手写。
▲印刷体设计,与前一张简约风格有明显的继承性。
▲民国时期结婚证最好的地方,在于对传统的继承,比如这种结婚证中,虽然是在基督教堂举行的婚礼,但结婚证中文句强调了《诗经》的元素:“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
▲这张洪宪时期(袁世凯83天皇帝时期)的《换婚龙凤帖》,也凸显了“关雎雅化”四个大字,同样来自《诗经》。
▲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结婚证,又名《龙凤帖》
将政治设计嵌入结婚证这个有私人属性的空间,日本人开了一个坏头。下面这张结婚证,来自日本人控制下的察哈尔省,虽然是落款写着是中华民国的年份,但日本人强行插入“民族交欢、日察如一、协和万年”的设计字样(请注意左上角、右下角):
好好一个结婚,被汉奸恶心了一把。怎能不怒!
就设计而言,下面这张罕见的苏维埃时期结婚证,消灭了一切审美,进入“粮票”感觉:
但,一定是有红色美学的,而且已经在那个时代崛起了。比如这张,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红色政权,将毛泽东和党旗设计入结婚证:
建政后的文革时代,这种“红色文化”被设计得登峰造极,其典型是这种:
在这样的结婚证中,毛主席语录是必不可少的,结婚者本人倒是隐而不显。如今,这些人大多还在,但毛语录以及文革文化及审美,已经被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当他们翻看结婚证时,大概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吧。
文革时期这种强调毛主席的风格,来自“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思路,爹妈都不如毛主席了,何况丈夫、妻子呢?在以毛主席为中心的逻辑下,文革期间夫妻相互举报的情况批量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也许,这借鉴的是宗教的元素,或者,宗教借鉴了毛的元素。比如,近年来皈依基督教的公共知识分子王怡转型当牧师了,他最近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了证婚词:
人的爱情只能让我们在最好的时候相爱。但耶稣的恩典,可以让我们在最糟糕的时候相爱。挪亚之约就是上帝在人类最糟糕的时候与他们立约。上帝在你最糟糕的时候爱上你,而你在对方最年轻、美丽的时候爱上他。没有上帝的爱,你的爱无法维持。没有上帝的爱,你的爱在本质上是不爱。
周天弟兄、张纯姐妹结婚礼拜(20150704) 这个证婚词中,将“上帝”换为“毛主席”就符合前面那张结婚证的设计美学了:“没有毛主席的爱,你的爱无法维持。没有毛主席的爱,你的爱在本质上是不爱。”
1982年,人们将《结婚证》恢复了传统的审美:
这种设计风格,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刚建政时的审美很接近:
▲1951年1月20日。证言: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伉俪,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牒。(来自江苏武进)
▲1952年11月9日。证言:因情感的融合,做了真正的好朋友,因精神的团结,成了终身的好伴侣,将来蜜蜜甜甜,组织新式的家庭,永远亲亲爱爱,同享未来的幸福,此证。(来自江苏无锡)
▲1954年5月12日。证言:我俩经过长期的认识;有了深刻的了解,根据婚姻法的原则,自爱自愿的结成终身爱侣,谨于1954年5月12日中午2时在本宅举行结婚典礼。自成爱侣,地位品等。同心合力,劳动生产,互谅扶助,相与勉励。和睦团结,为了建设新中国,新家庭的幸福,共同奋斗!(来自江苏宿迁)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民国时期的设计,会有似曾相似之感:
(鹿鸣君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民间婚书收藏者不少,上图为其中一位,河南开封的张洪军)
有意思的是这张,丘比特的设计元素很打眼:
从1991年开始,结婚证改由民政部统一监制,采用护照大小的开本样式(民国时期的结婚证是自己去买,或者自己去写,然后官方盖印认定)。2004年3月1日,结婚证再次“变脸”,封面变为枣红色。
为什么那么多美好的元素,都在今天的结婚证设计中中断了呢?比如,《诗经》里象征爱情、嫁娶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关雎”“宜室宜家”;比如,近代的“丘比特之箭”;比如,历代流行的“龙凤帖”;以及花样百出的誓言……
其实,是不是一定要放开设计百花齐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个结婚证太丑了,民政部统一收权,不等于就一定不能做出好的设计,更不等于一定要不思进取。
爱情是美好的,婚姻也是美好的,为什么《结婚证》就不能美好起来呢?这是大多数人要一生持有的呀。
发证是一个古老的工作,多古老呢?《周礼》说: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周礼都写了两千年了,今天的“媒氏”,即民政,作为后代,是时候展示进化后的设计审美水准了。
因此,我们呼吁:重新设计《结婚证》,直到它的水准配得上领证者的爱情,配得上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