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风一般 于 2014-10-30 11:09 编辑
茂名该坚持些什么
茂名,源自一“济世救人、匡护正气”老者之名,延续至今千余年。放眼望,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者,独一无二。 至近代,茂名进入过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视野,新中国后成为毛泽东主席解决石油资源的战略要地,新世纪开启之时又成为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源地。遍寻周边,即使远邻,拥有如此丰富政治资源者,没有多少城市能及。 然而,新中国建市至今已55年的茂名,却未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所倡议的建设“深水大港”之梦,也未能发挥毛泽东主席所提出的石油战略要地之优势发展本地经济,至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则沦为笑话而让百姓伤心,更莫说承传潘仙之正气。 究其因,茂名在长期发展中的定位反反复复,未能真正坚持该坚持的,未能真正按伟人所指之路踏实前行。 茂名该坚持些什么?恰恰包括了这三位先生之所示。 其一,孙中山所倡议的建设“深水大港”。 回头看看茂名的发展史会发现,关于建港缺少一种坚持。之前不说,仅从实行市管县体制开始讲起,也就是1983年开始的那届市委,肖启贵在任的后期,茂名即开始谋划建港口,用肖老的话就是——卖掉长裤也要建港口。也即说明,那时的当政者已认识到茂名建设港口的重要性。之后接任的肖贤成,很好地承传了这个决策,水东港就是那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可惜的是,再之后的三任市委书记,并未很好地将这个决策实施下去,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只是守住了前人开拓的水东港这个小港湾,并没有下决心去做大做强茂名港。这一耽误就是10多年。直到老罗执政中期,市委才将目光转回港口发展上,提出“以港兴工、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博贺湾才被提起。但提归提,重视程度、投入资源却远远不够,只听到雷响,未见到雨下。直到最近几年,博贺湾才真正算得上被重视,真正算得上投入精力和资源,进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作用也显然易见。接下来呢?继任者会继续坚持吗?期待不要再有反复了,不要再失去这个新的增长极。 其二,毛泽东所提出的炼油发展战略。 回眼望,这个国家决策决定了茂名产业长久发展方向,不管你愿不愿意,已无法回头。事实上,从炼油而至石化,今天的茂名已名声在外,“油城”之名当当响。但细寻思,此仅为一家独大的“茂名石化”的名声罢了,茂名并未因此桶油而衍生出与之匹配的石化产业链。汪洋2009年曾经为此为茂名把过脉:目前茂名石化产品后续加工能力还非常薄弱,没有体现石化项目“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按照美国官方数据,炼油、乙烯上游产品跟下游精细化工产值比例约为1:106。当前茂名石化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的比例仅为1:0.5,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50的增长系数,更不要说1:106。这是因为茂名主导产业链不完善,因此要围绕“油头”把“化尾”做好,建设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几年过去了,这个比值肯定有所提高,但估计也高不了多少。这就有一个问题了,茂名的石化产业有优势,但产业链为何就延长不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看这也是一个坚持的问题,不能被骂几句就缩手缩脚了。对,是要重视环保,但如果石化企业的环保在不断改进和提升,这还成问题吗?当然,石化企业也要有良心;当然,在一些项目选址上,不能再有低智行为。 其三,江泽民所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作为“三个代表”的发详地,茂名最应该持久实践之。但茂名做到了吗?“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呵呵,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腐败窝案,已让茂名颜面尽失,甚至被封“腐城”。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答案路人皆知。从此刻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成为茂名执政者的座右铭。 当然,茂名应该坚持的还不止这些。大家再补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