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性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
据媒体报道,“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乎成女性求职“必问”环节之一。很多应聘者在简历醒目处标注“已婚已育”,更有学生选择在大学结婚生子,以应对就业压力。
对于企业而言,“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招聘规则,不是因为女性工作能力低,而是女性用工成本高。
女性孕期不能随便加班,生孩子要休产假,生二孩还要休假,生完孩子还有哺乳假,一个娃就得一两年,两个娃就得三四年,这一轮休下来,公司的工作还得找人接手,显然比用男员工成本高。因此,企业在招聘中对未婚未育女性避之不及。以逐利为主的企业自然更倾向于男性候选人。
女性就业与企业趋利之间的矛盾成为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政府的作为尤为重要。
一、招聘信息公然“只招男性”,相对私企,国企更易“性别歧视”
网易《热观察》发现,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企业在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带有明显性别歧视内容的校园招聘公告127条,有的招聘公告甚至公开标明“只招男性”。
国企发布了大量明显歧视女性的校园招聘信息。
有评论认为女性遭遇就业歧视是市场竞争的后果,然而事实上,国企反而发布更大歧视女性的校园招聘信息,这个比例甚至占到了41.7%。例如,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发布的5条校园招聘信息,就明确限定只招男性,并且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类职位。
二、避免女性生育隐形成本,企业趋利宁愿不招女性
为保障女性员工权益,2012年4月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男性的陪产假各地规定不同,但是最多未超过1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