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步行世界 于 2016-11-23 23:18 编辑
村民是移动的随身新闻源,坚持创卫全民有责,让每一个人都做有温度、有态度、有品质的“新媒体”。 近年来,随着我市创卫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对城区接头,城乡结合部以及乡村卫生死角开启集中整治,多管齐下,合理整治的局面已然形成。然而, 早前小编披露的“化州笪桥镇木威堂村村支书:上级批准垃圾扔在村口享有不清理的“ 特权 ”?”事件。被我们曝光后的第二天下午该村已经主动对垃圾池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据说还联系了媒体一同前往。 在化州笪桥镇木威堂村的一处垃圾堆前,笔者见到了被清理完毕的垃圾池,就整个村卫生环境来看,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垃圾池刚刚清空,但是垃圾池上依然有些蚊虫嗡嗡乱飞。村民说垃圾池旁边的树下,经常有老人聚在一起着聊天。村里居民反映,在未被曝光前,这里的垃圾基本不怎么清理,垃圾池是2012年建的,2014年连续清理两次,直到今年清理一次,昨天又清理了一次,当垃圾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些热心肠的村民会燃烧垃圾,垃圾一烧,整个村里都感觉弥漫着一股恶臭味。一位村民的家属无奈的向笔者诉说,“我有向村支书提议过,将垃圾池搬到别的地方去,或者定期进行清理,但村支书的答复是,当初修建这个垃圾池的时候使用了一万多元,如果要搬去其它地方,让我自己出一万多元修垃圾堆。对于农村修建集体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为什么要凭他人一己之力承担,笔者有点不理解,只不过苦了年迈的老人家得忍受。” 笔者希望,村支书就上述的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人民公仆为人民”, 化州笪桥镇木威堂村的垃圾长期不清理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创卫整治不到位的死角,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部分乡镇的整治力度,深究“村支书”不作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背后暗藏玄机还是心存侥幸之心。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基层领导人员主动作为,多点倾听农村民众的声音,重新制定新垃圾倾倒的地点,并积极主动定期组织进行清理,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对于所披露的内容,笔者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