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强 于 2013-4-21 22:48 编辑
反省
当姐把她朋友张转林的五篇文章发给我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何,为何一个人可以将文章写得如此的真情流露?写得如此地令我感动?或许,皆因我向往那黄土高坡满含芳情的大风?还是向往那高原上的白杨的招展?还是渭河两岸的山水流进了我干涸的内心里?而又或者是那曾经经由我姐传唱的优美动听的民歌深深地在我心底的烙印再次泛起了? 张转林第二篇的题记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 闯南北匆匆碌碌眼边美景云烟过山南水北 惟叹磐安春韭绿 浪世事蝇营狗苟胸中壮志流水消凡世俗事 且看永宁秋椒红 想,现今尘世大流汹涌,富者招摇,贫者做奴,作壁上观者悠然看世间偷蒙拐骗、昧良心抛亲友的大戏,或许,又有几人愿站着想一想风景的美好,静一静内心的浮躁?浪世事,蝇营狗苟,试想,又有几人不是?胸中壮志流水消,试问,你我皆自清?有一位诗人曾讲过,我们都是一只七彩的蚂蚁。我想,即使是蚂蚁,他们也勤奋、也理想、也团结、也合作、也和睦、也富足,而世俗的我们,不知抛却了多少真情,抛却了多少美好的追寻。蚂蚁?我们连蚂蚁都不是。 文中,描写父亲的那些文字,是如此地令人感动。 “二人抬杠 跟千千万万磐安的老父亲一样,抬垓杠头梳理了一辈子,终究没把渭河两岸的山头梳绿。 父亲掀杠扶犁的把式,是村庄一个庄严地仪式。如今缭绕的旱烟后,炕头淡然默坐的父亲是山里执拗的春风,是墙角黝黑静默的一片犁。” 有作家说过,父亲是巍峨持重的大山。那么,父爱当然也是巍峨持重的。作者的俯拾自如的字里行间也掩饰不了对父爱的感动和感恩之意。第一篇最后那段,文字虽然平实,但饱含令人感动的深情。“听老爹讲,爷爷60年去世前想吃韭饼,但那会根本无法满足。每次新韭出棚母亲做韭饼,老爹先在桌上给爷爷献一块,或许这是老爹一辈子的心结。如今老爹牙掉完了,假牙也不太好,一直想为他装一口好点的假牙,买一个好点的榨汁机,却一直没做——讲到这里,愧疚地忽觉即使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美好意境,也没了意思。很抱歉,至此无法竟书,也只好为此篇做一个暗淡的终结——写过一首诗《南墙》,是因为家乡有句老话: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南墙上。这个终结也意在提醒,“日通”完头扎进电脑、被窝、麻将桌、啤酒摊时,顺便想想为老去的父母做点什么.....” 我毫无疑问最喜欢的是第三篇的《一排白杨》。以前的教科书的那篇白杨礼赞,老实说,我个人倒不大喜欢。我现今毫无掩饰地喜欢这篇《一排白杨》: “一排白杨,高原阳下,挺拔俊朗,堪比美男。 命本平凡,褪尽浮华,淡定从容。虽不成材,未弃茁壮,享清风雨露,尚自由无碍! 性本直爽,枝叉无多,事非明辩!脾气刚烈,宁折不弯,为人低调,少有事非,一心向上。 能独处,孤善其身,风浪无惧。善群居,公平分享,和睦共鸣,顶端优势。 性情中人,时叶枝招展,时静默无声。淡泊名利,不羡青松高洁,无妒金楠名贵。 性淡随和,春来吐芽,秋尽落叶。随遇而安,沃土荫浓,贫地身高。 穷通前定,悲欣释怀。成鸡舍豚栏,终不怨;为灶下薪火,也无憾。 定是,命本平常皆随缘,身无奇香尤好绿!” “能独处,孤善其身,风浪无惧。善群居,公平分享,和睦共鸣,顶端优势。性情中人,时叶枝招展,时静默无声。淡泊名利,不羡青松高洁,无妒金楠名贵。”啊,真的是字字珠玑。只是,或许现今尘世的我们皆被尘嚣所蔽,白杨早已不在眼幕的视野里了。 《一排白杨》,运词风云流水,把白杨的精神气魄写得入木三分。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排白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这个七彩的蚂蚁内心的丑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