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峰 于 2013-6-7 17:06 编辑
古今沧桑说景山 秋日的黄昏,我来到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地方—景山。 在祖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有一座葱郁秀丽的山峰,她就是著名的景山。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中轴线最高点、故宫北侧,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红墙环绕,占地3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风光壮丽,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据说,从山脚走上景山之巅,刚好100步。景山的著名景点主要包括绮望楼、崇祯皇帝殉国处、五亭、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等,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崇祯皇帝殉国处。 景山公园已有千年的建园历史,早在公元938年,大辽将幽州(今北京)建为陪都“南京”,在今北海建“瑶屿行宫”,景山因紧挨北海,于是顺理成章成为大辽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风水宝地。金灭辽后,于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女真人以景山为中心,建立太宁宫。元、明、清三代,景山正式成为皇家御苑。元代,这里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紫禁城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明代又称之为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将拆除元朝旧皇城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土,堆集在元朝建筑迎春阁的旧址上,大大增大了景山的山体,并取名“万岁山”,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景山,景山由此也就成为明大内皇宫北面的御园。“景山”一名是大清顺治十二年(1655)才正式改称的。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经·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景山上的五座亭子,为大清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百果园”之称。大清帝王后妃佳丽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故宫北门—神武门,正对着景山的正门—北上门,景山的东门叫山左里门,西门叫山右里门。景山最高的中峰43米,海拔108米。该园不是很大,但很幽静。中峰上的万春亭是俯瞰北京城区、尤其是观赏紫禁城全景的好地方。 进入公园的大门,迎门而立的就是绮望楼。绮望楼是清代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其东西两侧,各建有50间官学堂,是清代八旗子弟修身治学的地方,为大清培养治国之材。供奉孔子牌位,是为了表示崇尚儒教,激励官学堂的学生们敬仰师祖,勤奋学习,“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学成后报效清廷。 乾隆十六年(1751),依山就势在五个小山峰上各建了一座琉璃亭子。从东往西依次的名称是观妙、周赏、万春、富览、辑芳。当中的万春亭是一座巍峨三重檐的黄瓦四角攒尖顶亭,和它相邻的周赏和富览都是双檐八角碧瓦亭。最外侧的观妙和辑芳都是重檐园顶蓝瓦亭。当时每座亭中都供有一位铜佛,总称五位神,又称五味神,分别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灵。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共抢走了四尊,当中的一尊曾幸存,但被砍伤左臂,成为大清帝国没落的耻辱柱,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下场!后来在“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时,唯一幸存的一尊铜佛又不知去向了。东侧的观妙亭下,原有一棵古槐,这就是著名的“明思宗殉国处”,这是景山公园内可以大书特书一笔的最著名景点。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于此,因而可以说这里是埋葬大明王朝之地。满清入主中原后,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消除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将崇祯皇帝隆重安葬于明十三陵之思陵,追封为“庄烈帝”,谥号“思宗”,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留下千古骂名,崇祯皇帝获得“庄烈”称号,可算是一个例外了。清朝统治者还别有用心地将崇祯皇帝自缢的古槐用围墙圈起,并在树上挂一段大铁链,称此槐树为罪槐,在树旁立碑记载其事。清朝统治者可谓用心良苦,这些做法,对有着浓厚的民族观念和忠君思想的汉族人来说,起到一个很大的麻痹和安慰作用。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外国侵略者认为大中华的破铜烂铁也是宝贝,于是将那条锈迹斑斑的大铁链盗走了,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把古槐当作"四旧"也砍掉了。1981年在原址重新移植了一棵槐树,但树身较小,游人至此,纷纷发出质疑:“如此一棵小树,只能吊死猫狗,怎能吊死堂堂九五之尊君临天下的皇帝?”,于是,景山公园管理处于1997年又补栽了一棵较大的槐树,并在旁立了一块说明碑,这就是今天游人所见到的崇祯皇帝自缢树,可惜几经变迁,已非原物了。翻开历史造册,崇祯是个不走运的皇帝,一登基就处在东边的大清国和西南面的农民起义军夹缝之中,自以为聪明绝顶,行事独断专行,误中皇太极的离间计,将“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栋梁之将袁崇焕斩杀,能征惯战的洪承畴又被逼降清,造成“朝中无大将,阉党作先峰”的被动局面。民间传说,李自成攻城前夕,崇祯派人请来一个叫王半仙的测字先生,崇祯先是测一个“友”字,测字先生长叹一声说:“’友’字乃’反’字出头而成,大明天下必反也”, 崇祯双眉紧锁,又再测一个“有”字,测字先生还是长叹一声:“’有’字是刚好是’大明’二字的一半,预示大明将只剩半壁江山”,崇祯强压心头怒火,又再测一个“酉”字,测字先生摇头兼摆手,“此字更为不妙,’酉’字乃是皇上你九五之尊的’尊’字斩掉了头和脚,皇上你必将身首异处”。连测三个同音字皆大为不利,崇祯皇帝立时龙颜大怒,喝令将测字先生乱棍打出京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率领一百万起义将士,渡过黄河,分两路没日没夜地进攻北京。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到了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会师。 1644年夏历三月十八日晚上,李自成向崇祯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崇祯皇帝投降退位,生性孤直高傲的崇祯皇帝不愿轻易俯首投降,于是李自成下命令猛攻北京城,并亲自坐阵彰仪门,由于守城大太监曹化淳主动向李自成开城投降,彰仪门和西便门首先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得到通报仓皇登上景山向四周观望,只见北京四城人声鼎沸、烽火连天、杀声四起,真是“刀光闪处人头滚,刀锋过后血雨喷”,形势万分危急。崇祯皇帝深感明朝大势已去气数将尽,急急忙忙跑回宫中,派人趁着混乱遣送皇太子朱慈烺和小儿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出城到周皇后和田皇后外家避难,随后,为避免皇宫中的众佳丽被大顺军躏蹋奸污,崇祯皇帝逼迫周皇后、田皇后上吊自尽,亲手杀死袁贵妃等数位心爱的妃嫔和幼女昭仁公主,又举剑砍伤长女长平公主(据民间传说,长平公主后来留落民间,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去世,也就是金庸小说《碧血剑》、《鹿鼎记》中的阿九和九难),由此可见崇祯皇帝此人心胸狭隘极端自私,心狠手辣、丧心病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干完这一切,崇祯皇帝看着天色已经五更时分,亲自敲响景阳钟妄图召集群臣上早朝,还想与众臣共商退敌之策。谁知等了好久,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满朝文武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再听钟声召唤,崇祯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平时众臣工前呼后拥阿夷奉承,今日大军压境国难当头,却没有一人愿意入朝与自己共赴国难,崇祯皇帝悲愤万分越想越气,真是老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深感自己已经是众叛亲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时远处近处都传来喊杀之声,崇祯皇帝手执三眼火铳,直奔东华门。守门的卫士不认识他是皇上,准备抵抗。只好又奔到安定门,但这座城门已经封闭,无法开启。崇祯皇帝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似漏网之鱼,环顾左右,令他还有一点点慰藉的就是,此时身边还跟随着唯一一位忠心耿耿的秉笔太监王承恩。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君臣二人“流泪眼看流泪目,伤心人对伤心人”,披头散发,带着满身的血污,光着一只脚狼狈万分,逃出紫禁城(今故宫)神武门,经北上门,穿万岁门来到景山,绝望之下咬破手指(一说是借王承恩的笔书写),脱下衣襟,借着暗淡的月光,在白缎衣上写下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份诏书,大意是说:我大明自太祖武皇帝(即朱元璋)开国,至今已历276年,朕登基十有七年,东人(指关外的清兵)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老祖宗创下的千秋基业,今日尽毁在朕一人之手,朕虽死于九泉之下,亦无颜面见大明列祖列宗,故去朕衣冠,被发覆面……,写毕,在寿皇亭边一棵老槐树下上吊自杀。崇祯皇帝的侍臣、秉笔太监王承恩见到皇帝自毙,对崇祯皇帝的尸体拜了三拜,然后吊死在对面的一棵海棠树下。由朱元璋建立,统治中国长达二百七十六年(1368-1644)的大明王朝,至此就宣告灭亡了。沿着景山北面松柏林间的小路向东而行,就会看到树林北面的寿皇殿。这组建筑在景山的后部(现已辟为北京市少年宫)。寿皇殿原在景山的东北,明代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个普通游幸地。清代康熙皇帝把寿皇殿作为检查射箭的场所。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把他的"御容"奉祀在殿中。传说雍正篡改康熙遗旨登上皇帝宝座后,为了彻底击败他最大的政敌允禵,以防止允禵东山再起,曾经命令十四皇子允禵在此为康熙守灵。乾隆登极后,又把雍正的"御容"也摆在殿中。这样,殿内就有了二朝皇帝的图像,该殿的作用也随之重要起来了。当时的殿宇只有三楹跨度。乾隆皇帝决定改建寿皇殿,并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 乾隆十四年(1794)春季开工,冬季竣工,建起了一座堂而皇之的九楹寿皇殿。左右山殿各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碑亭、井亭各二座,神厨、神库各五处。大殿正前方有戟门五楹。再前是三个门洞的正门,门前有石狮一对和三间四柱九楼雕兽夹杆石的宝坊三座。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成立古物陈列所,曾把殿内所奉"御容"全部没收,作为展品。为此遭到清室遗老遗少们的多次抗议。在寿皇殿东北和西北还分别有兴庆阁、集祥阁,寿皇殿东为永思门,门内即永思殿。永思殿东为观德殿。永思殿和观德殿原为祀祖处,乾隆皇帝改建寿皇殿后,渐改为帝后停灵之所。殿前曾有豹圃,系明时帝王习射之所。 往事越千年,景山见征了中华民族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大金灭大辽,大金又被蒙古所灭,大明兴起又将蒙古人所建立的大元灭掉,塞外的清兵入关又将外忧内患的大明灭掉,到了清末,景山则成为中华民族一部悲壮的血泪史……景山见证了一次次的朝代更替兴衰成败,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辛亥革命后,景山于1928年辟为公园。1944年3月,郭沫若同志为纪念崇祯皇帝在景山殉国明朝灭亡三百周年,满怀深情写下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郭老以明末腐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但最后却又功败垂成的历史事实,告诫国人在抗日战争胜利面前不可掉以轻心,号召国人乘胜前进彻底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使中华民族站在同一战线同仇敌忾,一致抗日,并最终赢得伟大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 近年来,景山公园曾先后举办大型的“牡丹艺术展”、“荷花精品艺术展”等等多种活动。现在,寿皇殿一组建筑又改建为北京市少年宫,使之成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场所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今日之景山,正以她绚丽多姿的古园新貌,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景山洗掉她以往的悲哀屈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