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29
- 在线时间
- 1182 小时
- 金钱
- 113
- 贡献
- 36
- 最后登录
- 2016-3-5
- 主题
- 512
- 帖子
- 2463
- 精华
- 9
- 积分
- 2715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164
大学生
 
- 在线时间
- 118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3-5
- 注册时间
- 2013-3-7
- 积分
- 2715
- 金钱
- 113
  
|
有友曾问,你是不是很信佛?其实于佛,我并不是很信,然也相当虔诚。他们这样问,缘在我手上戴着一串佛珠。此物,乃是一方丈赠予。
记得我同友往四川苍溪县一游,路过山上一间观音寺,大家一时兴起,便去求下佛,得个福吧!
寺同其他的寺一样,供的佛都很多,只不过此寺较为简朴,也只能算是个中型寺了。寺里有个方丈,听得一些香客说,这寺只得他一个真和尚,其他的都是帮工或假和尚。
我们拜会方丈,与其倾谈,发觉其不仅对佛性有深的研究.对于书画也有一定的造诣.他谈到兴起,便引我们到书房.藏书也真不少,我禁不住翻阅起来.他微微一笑,对我说:“你若喜欢,随便拿去,这里的书都是赠送的!”我好奇了,好友告诉我,这里的书基本都是关于佛法方面的,是一些有钱的香主,出资印刷赠予寺,由寺免费派送,目的也是宣传佛法,积阴德!我仔细一瞧,果然全是关于佛法的,除了书,还有音像及图画,我不觉有点丧兴.
方丈见罢,转入他的禅房。一会,他手上拿了几本书出来,然后对我说:“我这里有几本较好的书,值得你看阅及收藏.”我接过书,是几本精装的佛经。其中最出名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还有本<三世经>。最令我想看的,就是一本<生死轮回>,或者由于生死是每个人都关心的原因吧。
我收好了书,合掌多谢。方丈领我去他的禅房。入得房内,只见一切摆设简朴,整体,干净,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书台。一张大书台,已铺上了宣纸,旁边还摆好了墨及毛笔!
方丈微笑,作个请式,说:“听说你字不错,能否写上几幅留于本寺,作个纪念呢?”我一时不好意思拒绝,谦虚了一下,便提笔写了二幅字。一幅为“南无阿弥陀佛”;另一幅为慧能法师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写完字,方丈很高兴。我们临走时,他送了一串佛珠于我,作个佛号,说:“我们会再有缘的!”
离开观音寺,回到住处,我首先将那本<生死轮回>翻了一遍。里面主要讲述了人从出生到死亡,再到投胎转世重生,是在不断的循环着,没有间断过!也列举了许多事例,比如某一人,由于投胎转世时,没有喝到xx汤,结果出世后,居然记得前世之事,而且还带人亲自印证!
佛家的三世经,强求前生,今生,后世。如果今世做恶多,始终会有报应。有些人不明白,若佛家说的真有报应,为什么有的人作恶这么多,仍是这样富贵呢?有的死了,还是这样风光呢!根据这样的说法,佛家有解释:此人前世曾做善事较多,所做的善事就象银行储蓄一样,今生便有了好的报应<即大富大贵>。然而如果做坏事,前世所做的善事就要减少,也象银行储蓄一样,就会被用掉。唯有不断的做善事,才能使阴间的银行储蓄有增无减,富贵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否则,阴间银行所储蓄的善,因今生不断做恶事而用完了,报应就到了;就算不在今生得到报应,下世或再下世,终有一世会得到报应。报应的时间,关乎其阴间善币是否已被耗光!
也有人说,什么是佛家的善事啊!一切好的事,就是善事吗?这种理解只对了一半。佛教云,只有为别人而做的好事,有益于大众的好事,才是善事。善事的大小,由所作好事普及的长久及范围而定。佛教不是说,普渡众生吗?只有为众生而做的好事,才是大善。最简单的理解,为自已的利益而骂人是恶事,而为大众的利益而骂人,却是善事!
我虽不懂佛经,然而觉得,与人为善,多做善事,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真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