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146
- 在线时间
- 28 小时
- 金钱
- 483
- 贡献
- 642
- 最后登录
- 2016-8-3
- 主题
- 249
- 帖子
- 631
- 精华
- 0
- 积分
- 2048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219230
大学生
- 在线时间
- 2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8-3
- 注册时间
- 2014-12-18
- 积分
- 2048
- 金钱
- 483
|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23日刊登题为《中国人过圣诞只有礼物不忏悔》一文,作者为帕蒂·沃尔德迈尔。文章称,从笔者不再相信有鲁道夫(故事中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那时候开始,圣诞节在西方就失去了灵魂,而对于在乎这一点的人来说,那之后的几十年这一直让他们感到焦虑。
文章称,不过在中国,这个节日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灵魂可言。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节日才会如此欢乐。
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人或者礼物转送无关。这就是个赤裸裸的金钱和狂欢的节日。
文章称,中国人庆祝圣诞节——尽管这并不是公共假日——的方式是购物,出去吃饭,可能还会唱唱卡拉OK,然后还是购物。这里没有西方人在圣诞假期里的忏悔、焦虑或家庭摩擦。
中国也有基督教徒,不过庆祝圣诞节的人比基督教徒要多得多。这种情况在全球都存在。不过在中国,没有基督教精神的圣诞节更多的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而不是假冒的宗教节日。
比如,去年圣诞节,在一个南方城市就有250对新人在一个婚姻登记处结婚。而在西方,很少会有人在这一天结婚,为的是避免来宾埋怨为了参加仪式而错过了圣诞鹅肉。在中国,丘比特和圣诞老人似乎搭伴给圣诞节带来了浪漫的味道。去年的圣诞节,在上海的一次相亲活动上,参与者要告诉圣诞老人自己最中意的人是谁,这样圣诞老人就可以帮他们牵线。鉴于在这类活动上配对成功率很低,向圣诞老人要台iPhone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那么,既然与基督、弥撒和圣母无关,中国人为什么要庆祝圣诞节呢?
周大福集团的家族传人郑志刚说,过去5年来出现了圣诞送礼热潮,“中国人喜欢节庆。假如给他们一个庆祝的理由,他们就会去庆祝,即便他们并不明白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意义”。
中国的社会学者说,这与工作太过辛苦有关系。中国的上班族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让自己开心一下。
文章称,幸运的是,老一辈人并不会庆祝这个节日,因此年轻人也用不着去看望老人。二十多岁的人可能会在约会的时候戴上驯鹿角头饰,其他的装饰工作就留给餐馆和商场去做吧。没什么人会在家摆放圣诞树,也没人会自己做蔓越莓酱。
“在西方,我们自己在家烤火鸡,不过我在北京吃的节日大餐,火鸡是凯宾斯基饭店的,树根蛋糕则是丽兹酒店的,”瑞雅礼仪学院的何佩嵘说。
“在中国没有黑色星期五,”她说,但因为零售商都在为圣诞购物狂潮展开竞争,“中国的整个12月都是黑色12月”。
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中国人在文化超市中徜徉一番之后决定把这些节日都引进来。不过也要注意了:正如一家中国媒体指出的,节日贸易不再是单向的了,“光棍节”(销售额达到90多亿美元,由阿里巴巴推广到海外的节日,在中国也叫“双十一”)可能将逐渐影响全球消费者。
“只有‘双十一’这个中国人自造‘节日’的扩张速度能跟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一拼高下,甚至压倒了它们,”该媒体说,“这个互联网购物节已经形成强大感召力,开始向国外渗透”,并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全球性‘软实力’标志”。
笔者说,这也许是填补精神空虚的一个方式:用淘宝包裹把它装满。作用可能跟圣诞树差不多。
外媒称,圣诞节——中国一度取缔的节日——近年来在这个无神论国家中异常火爆,为了让顾客打开钱包,商人们无所不用其极——萨克斯管、蓝精灵和蒸汽机车。
据法新社12月21日报道,走进任何一家购物中心,都会有浓烈的欢庆氛围扑面而来:橱窗装饰着塑料圣诞树、花环和各种小摆件,《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不绝于耳。
走在街头,不管是学校还是酒店都装饰着“圣诞快乐”的条幅,节日信息占据着广告和媒体的显著位置。许多饭店的员工戴上满大街都是的圣诞老人帽,顶上还有绒布质地的驯鹿角。
圣诞节在亚洲得到广泛庆祝,特别是日本和香港这样的商业中心,在这些地方,圣诞节变成一个重要的购物节,宗教色彩却几乎去除殆尽。
从2010年开始,圣诞节在中国势头大增。闻名于北京富人圈的某女子精修学校的创始人何佩嵘说:“在购物中心,圣诞老人成为推动圣诞销售的促销工具——中国人喜欢购物。”
今年,她注意到年轻版圣诞老人数量激增,传统的胡须和浑圆的肚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萨克斯管。
何佩嵘说:“萨克斯管是地道的西方物品,圣诞老人也是地道的西方物品,所以两者走到一起几乎是顺理成章的。”
实际上在中国,几乎所有据认为属于西方的东西都被用来唤起圣诞节的过节氛围:泰迪熊、7个小矮人、露天游乐场的旋转木马,甚至蒸汽机车。
去年,山西省某购物中心摆放了一个巨型圣诞老人,这个圣诞老人模仿玛丽莲·梦露的标志性造型,外套底边向上掀起,好像被一阵风扬起。
圣诞热主要局限在来自中上阶层的都市年轻人群体。
来自东部安徽省的郭登修(音)说:“老家的人不过圣诞节。但他们的孩子进城后开始过圣诞:12月24日,他们会与朋友相聚,出门娱乐。”
何佩嵘说,许多圣诞节“传统”是留学归国的年轻中国人带回来的,她指的是,这个节日往往更像是情人节,与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倒没有多大关系。
她说:“在西方,人们会跟家人吃顿大餐,就在家里做做饭,交换礼物,然后去教堂做礼拜。”
“在中国,人们是到饭店吃大餐,跟朋友或者恋人——所以是浪漫的约会——然后会看电影、唱卡拉OK、泡吧或者参加变装派对。”
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意义在东部城市义乌得到体现,这个城市供应了世界上大约60%的装饰品,国际订单的下滑被国内需求填补住了。
但是,上海复旦大学魏明德教授对法新社记者说,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仍然是更重要的团聚节日。
他认为,中国对圣诞节的热爱是“两种情绪密切混杂的结果,既有对‘全球化的’西方风俗的向往,又有对宗教的迷恋”。
魏明德说:“中国既过圣诞节,也过西方的新年,再过数周还要过中国的新年。这样一来,它有两个文化身份:一个体现祖传文化,另一个体现汲取基督教传统的全球化文化。”
中国有些人认为,圣诞节的崛起与传统价值观的削弱关系更大。
台湾利氏学社本月发布了由10名汉语博士生撰写的一篇论文,论文认为当前的“圣诞狂热”是中华文化的“海难”。
“经过百余年华人对自身历史道路的颠覆、对自身文化的疯狂谴责、对自身传统的声讨,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已经正式消失,完全沉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