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道三期已全线通车
建设中的站前路
高州创建铸造有限公司
杨氏农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养殖生产车间一角
高州水库
海亮大棚
●领导寄望 茂名市委书记许光首次到高州调研时,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指示:“要把高州这张名片擦亮”。 ●六张名片 进一步擦亮已有的三张名片:农业、医疗、教育;努力打造“新三张”名片:生态、文化、文明城市。 ●发展目标 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现代农业强市、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之城。 ●数字2014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135.53亿元,增长35.6%;新增规上企业3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38.3%;外贸进出口总额4.51亿美元,增长43.2%;实际吸收外资3967万美元,增长48.4%;财政总收入45.88亿元,增长1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6.2%。 继投资13亿元建“七路一桥一中心”之后,又斥资13亿元建“六路一河两公园”;全面启动城区节能灯改造和22条主街道沥青黑底化改造;全市土地储备超1.5万亩;本级财政安排2亿元建设工业园区;多家企业落户投资超1亿元,可新增年产值30亿元;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并将在近年内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刚刚过去的2014年,高州迎来了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欣喜! 高州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海亮集团落户高州;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高州荔枝通过电商销售3000吨;“百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年七个植树日”、“有喜事来种树”等林业生态文化家喻户晓,完成碳汇造林2.4万亩,义务植树181万株,成为2014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受表彰的10个县(市)之一;全省首家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在难忘的2014年,高州发展的步伐更加矫健! “变化太大了,差点认不出来了!”最近,不少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士回到高州,发出连连惊呼。是的,千年文化古郡高州,发展的热潮一浪接一浪,亮点迭出、百花齐放,大发展、大繁荣的壮丽画卷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5,高州,还是在春天里! 稳步建设“三个五十”城市 高州按照“三个五十”(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50年不落后)中等城市的规模,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继2013年投入13 亿元建设“七路一桥一中心”(即东方大道三期、冼太大道一期、红荔路、省道280线、光明北路、高凉路、站前路、冼太大桥、冼太文化体育中心)后,去年再投入13亿元建设“六路一河两公园”(即冼太大道二期、东环北路、东环南路、东环中路、桂圆东路、省道283线、鉴江河综合整治、笔架岭森林公园并在公园内恢复重建孔庙、凤凰岭森林公园,拉开了城市框架。目前已有多条道路建成通车,部分道路正在紧张施工,今年春节前可通车。 对城区6500盏路灯进行LED 灯改造和高凉路、府前路等22条主干道“黑底化”路面改造,对城市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建设。引入碧桂园等一批房地产商参与城市开发,提高了城市建设品味。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扎实开展了“告别不文明、宣战脏乱差”百日大行动,推动城市发展质量与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进一步加强征地工作,累计收储土地1.5万亩。 路宽了,楼高了,景美了,城市变化无处不在,千年古郡正在向人们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本级财政投2亿建工业园区 该市采取措施强力推进金山万亩工业园和蒲康、金墩、九罡、长坡、大井、分界六个工业区等“一园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突出抓好金山工业园建设工作,该工业园正在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园,省相关部门现已同意确认,正待省政府批复。本级财政安排2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其中,1 亿元用于征地,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引进了30多家 企业 进入工业园区,华润混凝土、创建铸造、鑫 大、金石、长信、兴盈、佳都等均已投产,这些企业全面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30亿元。金山工业园 企业达到174家,去年工业总产值77.68 亿元。可以预期,高州的发展因产业集聚而变得更精彩。 高速公路“从无到网” 高州积极配合上级建设包茂、汕湛、包茂高速信宜至陆川支线三条高速公路,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全力配合上级建设包茂高速公路,提前完成包茂高速公路高州段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目前,高州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已全面启动,完成总投资12 亿元。汕湛高速公路已完成勘察设计,包茂高速信宜至陆川支线已经启动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底,高州将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高州市近年在国、省、县道建设方面,已投入及计划投入资金达10亿元。国道207 线高州段首期改造工程完成半幅水泥路面施工,省道280线高长路已完成总投资48.7% ,省道283线高州段二、三标段路基已成型。投入1.5 亿元,建设县乡 公路38.2公里、新农村公路223公里,改造地养危桥9座。 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高州大力推进农业布局调整,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荔枝、龙眼、香蕉、油茶、北运菜、罗非鱼、生猪、蛋鸡、鳄鱼等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该市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蛋鸡存栏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二。 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60 个、21家。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水果产业带升级等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实施,累计 投入1.33 亿元。扎实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省级水利示范县 建设等,累计 投入5.8亿元。引入海亮集团投入1亿多元建设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发展到2780亩,平 均每天生产 蔬菜38吨。积极推动耕地流转集约经营,签订合同面积2万多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 借助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顺丰电商等20多家经营实体 网销荔枝3000吨,龙眼260吨、龙眼干19吨,让高州优质水果快捷走向全国,直接为农民创收约5000万元。 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 2014年,高州大力实施百年树木、百年树人“双百”工程,开展创建林业生态镇村、身边增绿和“一年七个植树日”等活动,完成碳汇造林2.4万亩,营造生态林景观带127公里,规划建设绿化示范村20个,义务植树181万株,社会造林2.3万亩,突出打造百万亩“环库”景观生态圈。“一镇一公园”方案已启动建设,“星星伴月”式的森林公园总体布局框架全面拉开。 高州市的林业工作得到省林业厅和茂名市林业局的充分肯定,是2014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受表彰的10个县(市)之一。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高州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投入近2.5亿元,强力推进白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投入5300多万元建设库区7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现已基本建成,4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正在扎实推进。已投入710万元,协议关闭高州水库禁养区禽畜养殖场289家,完全关闭的有208家。广东首家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 高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投入更多财力物力,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2014年,该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11项民生支出35.68亿元,增支7.3亿元,增长25.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8%。 累计投入10.5亿元,大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目前已有15个镇街通过省终期验收。教育质量持续提高,2014年高考上重点线1236人,创历史新高,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高州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甲”医院,高州市中医院也通过“二甲”复审。高州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在全省县级同类医院中综合实力排行第一,妇幼保健院在全省同类医院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五,镇级卫生院服务能力也走在全省前列。最近,高州中学、高州市人民医院分别在茂名滨海新区设立分校、分院,成功实现优势教育、医疗资源“走出去”,服务滨海新区建设。 对41个相对 贫困村投入 帮扶资金1.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13 个。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310户工矿棚户区改造已进入立项阶段。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缴费2683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缴费25860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