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于梁大通年间析高凉置郡,隋开皇年间建县,均以“电白”为名,缘由何来,传有三个说法。
一说:自电白至雷州半岛,地处粤西南,地多千旱,一年四季都有雷电,尤以夏季为多,常毁物伤人畜,因而便有电白、雷州之地名称谓。此说以电白多雷电而得名。
二说:电白初建定址时,其后山为宝山。在宝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岩洞名龙湫岩,深不可测。相传若投石至岩中,立即雷电交加,白光闪烁,因而便将这个郡定名为电白郡。郡址设在高凉西北境,隋改郡为县时,治所未变,即今之高州市长坡旧城村。明城化年间,县治所自旧城迁神电卫城,但县名如故。
三说:神电卫(电城)西北方树仔镇石壁岭处有一巨石,如一面镜子反照电城,由于经常雷电交加,发出白光,照亮整个 神电卫(电城),所以周边当地人都喜欢称神电卫城叫“电白城”。
电白典故:“电城”与“神电卫” 据查:在明朝年间,粤西沿海的海盗、倭寇非常猖狂,常常登陆骚扰乡民。因此在600多年以前的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拨旗兵六千余名,要在广东省粤西沿海重镇设“卫”。这个“卫”的来头不小,它是可以管辖电白、阳江、高州、阳春、信宜、吴川等县的军事保安防务机构。 这个“卫”要设在那里?叫什么卫呢?人们颇费周折了! 在此先应讲讲:雷电在广东常见,粤西属为雷电区!因放电的形式以及光、声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响雷”与“闪电”不一定同时“听见”的,所以古俚人民间有分:雷与电。 雷:主声、男、阳性、形凸、公、恶、杀。如俗话:雷公打死人! 电:主光、女、阴性、形凹、母、善、护。如:电母娘娘护民!解放前电城人都称闪电为电母娘娘,给人们予光明!也称“神电”! 从地理形状来看,雷州半岛为凸的雷。雷州府就在海康。 电城都是在凹的海湾内以闪电为多,俗称“神电”! 当时还有水东港边是倒峭少平地,没有居民,不具备发展的条件。电城有大片的平地,已有城池的规模,南向港湾,南门头(南街的南端)就是海(后变盐田)。当时来了一个地理国师,认为电城是一个“七星伴月”局的福地,因此从堪舆来看,这“卫”就设在电城了。 应该讲:雷州与电城是太极的两个大头端点。 现再讲讲“神电位”的传说:古代俚人称雷电闪光为“火索”!敬称:神电。相传,古代凡是出海打鱼或远航归来的船只,当来到电城的石龟潭附近的海面上时,就会不时发现在石龟潭的上空有一条火索银光闪闪(可为:电白),直刺蓝天,人们就会借助它来辩清方向,确定地理位置,因此,许多渔民都把电城叫做“神定位”、“神电位”! 各位看官:“神电位”与“神电卫”音似,如何?可见600多年前,“神电卫”就设在电城!当然“神电卫”也有其正解为“神电所捍卫”之意: 相传:古代,玉皇大帝派“电母娘娘”长驻莲江郡(电城镇在隋、唐时为莲江郡。)那时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为答谢神恩,当地黎庶在每月初一、十五,家家户户顶礼膜拜,电母娘娘十分高兴,决心保护居民幸福。 有一次,海贼勾结倭寇大举进犯,可是贼船还未靠岸便被电母娘娘发出神功——霎时天昏地暗,雷鸣电闪,风刀雨箭,翻江倒海,贼船全部沉没,这班强盗无一幸免。自此,倭寇、强盗闻风丧胆,再不敢进犯,群众便过了好一段太平日子。 谁知到了明朝洪武七年的某天,电母娘娘回天述职,凑巧倭寇、强盗大举进攻,登陆后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弄得民不聊生。当电母娘娘返回驻地,目睹这一惨状,不胜愤慨,随即命令土地菩萨在倭寇旧巢埋下雷蛋,让这些贼人饱尝火山爆发后屋倒人亡的滋味。 洪武二十年,倭寇又卷土重来,电母娘娘只轻施小技便把他们击退,这事不胫自走,直传到宫廷里,朱元璋知道了,经过查证,虽然确信电母娘娘的神威,但怕娘娘有时外出或回天庭时会发生不幸,为防不测,神人共管,便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拨旗兵6110名,在今电城镇设立“神电卫城”! 从此看来,在电城设电白县县治在先,设“神电卫”在后,也是在电城设“神电卫”的过程。 历史沿革
据《电白县志》记载:
新石器时代,电白县境已有人类活动。
唐(尧)虞(舜)时为南交地。
三代(夏、商、周)时是扬州之商裔。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打败西瓯、骆越等部落,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时电白地为南海郡之西境。秦末,赵佗盘踞粤地,自封南越王,电白地为其辖境。
汉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粤,始设交州合浦郡,电白属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魏、蜀、吴)时,地属吴国。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吴析合浦郡,置高凉郡;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的南海、苍梧、高凉、郁林四郡,设置广州。电白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地。
两晋时所属与三国同。
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从高凉郡析置海郡。海昌郡辖地在今电白树仔镇、电城镇北部。这是在电白境内设置行政区划之始。梁大通中(528)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个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以电白为郡名之始。今电白县境时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隋朝,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同时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大业二年(606)省南巴县入连江县。三年(607)废高州,复设高凉郡。电白县先后隶高州、高凉郡。
唐朝,地属岭南道。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电白县和连江县隶广州。五年(622),析连江县复置南巴县;良德县自泷州改隶高州。六年(623),复置高州,州治在高凉,电白、连江、南巴、良德等县同隶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徙治良德县;开元五年(717),移治连江县。连江县改名为保安县。天宝元年(742),高州改称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高州。时,保安县仍为高州、高凉郡治所。至德二年(757),保安县改名为保宁县。大历十一年(776),高州徙治电白县。电白、良德、保宁隶高州。
五代十国时,县名不变,属南汉国土。
宋朝,隶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保宁、良德两县废入电白县。南巴县废入茂名县。景德元年(1004),高州废,电白县改隶窦州。三年(1006),复置高州,电白县仍为该州治所。
元朝,隶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称高州路,路治在电白县;大德八年(1304)路治徙茂名县,以旧州址为电白县城;正十五年(1355),还治电白县。
明朝,隶广东布政使司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为高州府;七年(1374)十一月降为州,九年(1376)四月复为府。成化三年(1467)九月,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今电城镇),割附郭、朗韶、朗肆、地安、怀德等6乡以属茂名县。茂名县下博乡地(原良德县部分地和南巴县地)划入电白县。同时府治也从电白县徙迁茂名县。
清仍明制,隶广东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阳道)高州府。
中华民国期间,电白县先后隶广东省高阳道、高州军政分府、广东省政府高州绥靖处、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南路绥靖委员会、广东省南路行政专员公署、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广东省南路行署、广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1月,为避日机轰炸,县治徙霞洞乡大村,民国36年(1947),复迁回电城。
1949年11月2日,电白县解放 ,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公署。1950年12月16日,县治从电城镇迁至水东镇。1952年南路行署分设合浦、高雷两个专区,电白县属高雷专区;1953年改为粤西行政专员公署,1957年改为湛江专区,后又改为湛江地区。1983年9月湛江地区撤销,电白县隶广东省茂名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