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能满足人的欲望 人为什么要做梦?精神分析大师认为,梦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满足那些不能获得现实满足的很多很多的欲望。 有人这样说梦: 有一种梦,只要我高兴就能将它唤起,好像做实验一样。如果我晚 上吃了鱼、橄揽,或其他一些太咸的食物,夜间我就会有因口渴而梦见 我正在开怀畅饮,那味道就似久渴后喝甘泉一般。口渴引起喝水的欲 望,而梦则实现了我的欲望。如果我能通过梦中之境来解渴,那么我就不必醒来去喝水。 这是一位早已作古的老人,一位大名叫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学的先驱、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讲述的关于一个梦中喝水的故事。由此,他推而论之:梦可以被看作是欲望的实现,梦的动机力量无一例外是欲望求得满足。 做梦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 如孩子们的梦,你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看他最喜欢的熊猫,孩子往往就 在梦中提前去了公园,看到了熊猫……有人这样概括:我们所以渴望睡眠,因为睡眠中有梦。梦可以为我们提供渴望得到的东西。 梦中实现的欲望来自哪里?其一它可能在白天就已经被唤起并被承认,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满足,于是,这个得到承认但未能满足 的欲望便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二它可能在白天便巳产生却被排斥和压 抑,于是这个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欲望也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三它可能与白天的生活没有联系,仅仅是头脑中被压抑的潜在欲望,到了睡梦中才活跃起来;其四,它可能仅仅是晚上睡眠中机体自身产生的某种 欲望,而在睡梦中表现出来。这些来源,往往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我们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或能够说出口的和不愿或不能说出口的欲望。这些几乎无穷 无尽的欲望中有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根本不能满足。现 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梦就是这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维护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
梦能调节人的心理 实验发现: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梦,从中获取必要的教益,这样做有益于精神卫生,如运用得当,能使心理及行为更趋于和谐。这些都说明梦能调节心理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思想忧虑的现象也是不乏其例的。例如沈钧儒老人在《二月五日夜之梦》一 诗中说:“昨夜梦我母,今夜梦吾妇。琐屑道家常,未与生前异。忘乎其在梦,纵梦亦堪喜!”陶铸的亲人在思念陶铸时曾说:我听人说,在夜深人静时,九泉之下的人会听到亲人的絮语和思念,这时,他们就会化倣梦来与家人相会。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却常常希望它是真的,那样,我就可以和您在梦中见面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梦对心理平衡的调节是有益的。 在对梦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实验也证实了梦的调节心理平衡的作 用。例如有人用一些规定的图画,并附有故事的开头,让受试者运用想 像编造故事的结局。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在清醒状态下,多数人编造 的故事都有愉快的结局,而经过有梦睡眠后,多数人编造的结局都不圆满。说明人经过有梦睡眠后常能从不利的方面看问题,使自己的心理适合复杂的环境。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让两组受试者在临睡前看一部非常恐怖的电影。然后让一组像往常 一样,不受干扰地进人梦乡;而对另一组却不让他们做梦。第二天,再让两组受试者看同样恐怖的电影,结果,两组反应大不一样:做梦的那一组反应不太强烈,而被剥夺了做梦权利的那一组则反应非常强烈。 由于梦的这种调节作用,使得刺激因素得到了消除,保证了睡眠的继续进行,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睡眠的“看守人”、“监护人”,梦 能保护睡眠。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做了美梦, 不但感到睡得舒服,而且醒来以后精神愉快,这也是不少人的实际感受。 《列子周穆王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姓尹的富翁,他有一个老役夫,终日辛苦,累得精疲力竭,疲 惫不堪。可是一上床他就梦见自己做了国王,高高在上,处理国家大事,来往于半盛的宴席、华丽的宫院之中,为所欲为,快乐无比。在他 醒了之后,他感到很满足,便更勤劳地干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