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3种经典做法 补气健脾胃
2015年10月20日 14:18 人民网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牛肉的营养成份与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宜于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病人食用。适宜用量每餐约80克,过量食用可能会提高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
凡有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的人慎食牛肉;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有人把猪肉和牛肉混合后包饺子,殊不知牛肉与猪肉是相克的。书中记载:猪肉反牛肉。一般说“反”的,有两个情况:一是互相制约干扰,可以降低疗效;二是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毒性。如果以“这两种肉混在一起是否适宜”为题,做个实验研究项目,不知道会不会得到支撑此说的结论。在没有得到否定之前,还是听从古训比较好,在吃肉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这些禁忌。不然,真是时刻都会受到“病从口入”的威胁。
牛肉的做法:
一、红烧牛肉
牛腩是指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这只是一种统称。若依部位来分,牛身上许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国外进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条状的牛肋条为主(又称条肉),是取自肋骨间的去骨条状肉,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筋也较少,适合红烧或炖汤。
另外,在里脊肉上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状不大规则的里脊边,也可以称作牛腩,是上等的红烧部位。做红烧牛肉的水量不要太多,仅和肉平行就可以了,在炖的时侯只要保持小火不开盖,几乎不会少很多水的,而且最后里面的油脂也炖出来。记得一定要用小火哦,只有小火才能让肉入味,肉又不会太烂,软中带点嚼劲。
二、炒牛肉
要顺纹切条,横纹切片;将牛肉用酱油腌过,用淀粉或蛋清拌匀;如果有时间,可在拌肉时加些油,腌1-2小时。这样,油将渗入肉中,当入油锅炒时,肉中的油会因膨胀将肉的粗纤维破坏,这样肉就鲜嫩了。炒牛肉时油要多、要热、火要大,牛肉炒七分熟即可,不要炒太久,以免太老。
三、炖牛肉
要使用热水,不要加冷水。热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鲜美;旺火烧开后。揭开锅盖炖20分钟以去处异味,然后盖盖,改用微火小开,使汤面上浮油保持温度,起到焖的作用。烧煮过程中,盐要放得迟,水要一次加足,如果发现水少,应加开水;炖肉前一天,用芥末在肉面上抹一下。
炖肉前,用冷水洗掉,这样不仅熟得快,而且肉质鲜嫩;将少许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与牛肉一起炖煮,肉熟得快,味道清香。加些酒或醋(1公斤牛肉放2-3汤匙酒或1-2汤匙醋)炖牛肉,也可使肉软烂;在肉锅中放几个山楂或几片萝卜,既熟得快,也可除异味。炖牛肉一定要后放盐(出锅前30分钟),因为先放盐会让牛肉发硬、发死。
|